匿名用戶
無編輯摘要
imported>DC 無編輯摘要 |
imported>Ericchiueric 無編輯摘要 |
||
第14行: | 第14行: | ||
|pushpin_mapsize = | |pushpin_mapsize = | ||
| subdivision_type = [[w:zh:世界政區索引|國家]] | | subdivision_type = [[w:zh:世界政區索引|國家]] | ||
| subdivision_name = {{Flag| | | subdivision_name = {{Flag|Prussia}} | ||
| subdivision_type1 = [[柯尼斯堡城邦#行政區劃|所屬行政區劃]] | | subdivision_type1 = [[柯尼斯堡城邦#行政區劃|所屬行政區劃]] | ||
| subdivision_name1 = [[柯尼斯堡城邦]] | | subdivision_name1 = [[柯尼斯堡城邦]] | ||
第37行: | 第37行: | ||
|footnotes = | |footnotes = | ||
}} | }} | ||
'''柯尼斯堡'''(德語 | '''柯尼斯堡'''(德語:'''Königsberg''',意指「'''國王之山'''」;[[普魯士語]]:'''Twangste''',譯作「'''特旺斯特'''」),又可譯作'''哥尼斯堡''',為[[大普盧斯亞帝國|普盧斯亞]]首都[[柯尼斯堡城邦]]下轄的一個市,亦是三市內歷史最悠久,且最繁華的市。普盧斯亞多數的中央政府部門總部,以及國會大樓均位於本市。柯尼斯堡以極爲便捷的交通網絡,獨特的美食,優良的港口運輸系統,以及以流經市內的河流普列戈利亞河所引致的「[[柯尼斯堡七橋問題]]」而聞名於世。其同時亦是柯尼斯堡首都都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 ||
柯尼斯堡市的歷史非常悠久,最早是古普 | 柯尼斯堡市的歷史非常悠久,最早是古普魯士人的定居點,在部落時代稱為「'''特旺斯特'''」,同時已有對此地的記載。1222年,條頓騎士團征服在該處一帶的部落,並將柯尼斯堡定爲首都,此後各朝代均定為首都。後到[[普盧斯亞軍政府|軍政府時期]],柯尼斯堡成爲除但澤外又一民主搖籃。而在這期間,雖然柯尼斯堡曾多次受到戰火摧殘,但當地人民總有辦法將其重新興盛起來。 | ||
== 歷史 == | == 歷史 == | ||
第75行: | 第75行: | ||
1881年柯尼斯堡開啟了普盧斯亞第一條電車網絡,1895年電氣化,1901年電氣化完成。 | 1881年柯尼斯堡開啟了普盧斯亞第一條電車網絡,1895年電氣化,1901年電氣化完成。 | ||
=== | === 軍政府時期 === | ||
1933年軍方發動政變,推翻民選政府並建立[[普盧斯亞軍政府|軍政府]]。 | |||
1939年二戰期間,法軍轟炸柯尼斯堡,城市遭受重創,大火燃燒了幾天幾夜。城市歷史中心,特別是阿爾茨塔特、克奈普霍夫和勒貝希特被完全摧毀,位於其間的大教堂、城堡和大學均未能倖免,隨著戰事發展,柯尼斯堡遭受嚴重破壞。 | |||
二戰後,柯尼斯堡大約有12萬人倖存,其中大部分是婦女、兒童和老人。留下來的德國人中,大部分在1949年前死於疾病、刑訊和飢餓。隨後軍政府開始進行重建工作,並大力推動現代化建設,公屋也在各地開花盛放。 | |||
柯尼斯堡也建成健全的交通網絡,但與此同時電車卻大幅縮小路程,在1960年代末只剩下102公里。 | |||
公路網的發達造成了普盧斯亞汽車數量和汽車業的興盛,卻造成了柯尼斯堡此後50餘年的空氣污染。 | |||
舍爾納自1956年執政以來,柯尼斯堡各大公園便成爲處決異議人士的地點,每一天都有幾百人因此死亡。 | |||
1962年舍爾納被刺殺後,普盧斯亞民主派開始了但澤之花革命,柯尼斯堡也響應此次革命,最後此事被警方以驅散方式平定。 | |||
特雷特納上臺後,大力推動經濟發展,創造普盧斯亞奇跡,柯尼斯堡也因此快速發展,同時城區也向西和南開拓,開發洛姆斯島和南部。 | |||
1976年的世界杯,也迅速帶來一波波旅游人潮。 | |||
隨著1980年代經濟增速的放緩,人民開始逐漸關注於政治,而此時阿爾滕堡的政變極大程度引起人民的不滿,因此爆發反阿爾滕堡的示威,但隨後被鐵腕鎮壓,阿爾滕堡亦表示自己只做7年,絕不連任,才終結此次示威浪潮。 | |||
1989年,柯尼斯堡發生民主革命, | 1989年,柯尼斯堡發生民主革命,軍政府政權被推翻,民主政權建立。 | ||
=== 現代 === | === 現代 === | ||
隨著 | 隨著軍政府政權倒臺,柯尼斯堡得到長足的發展,1998年,隨著「波羅的海的香港」計劃的提出,柯尼斯堡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人流,人口也快速上升,並努力發展創科產業,文化產業,服務業,金融業等。 | ||
2004年柯尼斯堡舉辦奧運會,獲得世界讚賞。 | |||
柯尼斯堡也承辦2006年世界杯,獲得全世界的讚賞。 | |||
柯尼斯堡 | 截至2019年人口普查,柯尼斯堡達到了3,513,950人。 | ||
== 氣候 == | == 氣候 == | ||
第283行: | 第273行: | ||
截至2019年人口普查,柯尼斯堡達到了3,513,950人,為國内最大城市。 | 截至2019年人口普查,柯尼斯堡達到了3,513,950人,為國内最大城市。 | ||
[[檔案:Konigsberg population.png|縮圖|790x790像素|柯尼斯堡人口(1850-)]] | [[檔案:Konigsberg population.png|縮圖|790x790像素|柯尼斯堡人口(1850-)]] | ||
== 經濟 == | == 經濟 == | ||
在 | 在軍政府政權倒臺後,普盧斯亞雖然得到重新發展,但成效並不明顯,1998年,時任首相布麗安娜•沃爾頓提出[[「波羅的海的香港」計劃,]]把柯尼斯堡列為經濟特區,鼓勵外商投資,新投資者可以享有6年豁免利得稅的優惠,並成立新的CBD和創科區,還致力促進與帝國公約合作,並建成一個國際的機場,令這個柯尼斯堡城成為普盧斯亞當中十個城市連繫歐洲其他地方。 | ||
柯尼斯堡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與這裏的港口有關。作爲普盧斯亞數一數二的不凍港,現在每年處理至少800萬噸貨櫃。海事商業港口局計劃擴大當地貨倉,並興建新的貨櫃碼頭。當地不少普盧斯亞商人亦開始在沿海興建不少豪宅。為了進一步推動旅遊業,普盧斯亞當局還計劃,重建柯尼斯堡的歷史風貌以吸引更多世界各地的遊客,即[[柯尼斯堡市中心再發展計劃]]。 | 柯尼斯堡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與這裏的港口有關。作爲普盧斯亞數一數二的不凍港,現在每年處理至少800萬噸貨櫃。海事商業港口局計劃擴大當地貨倉,並興建新的貨櫃碼頭。當地不少普盧斯亞商人亦開始在沿海興建不少豪宅。為了進一步推動旅遊業,普盧斯亞當局還計劃,重建柯尼斯堡的歷史風貌以吸引更多世界各地的遊客,即[[柯尼斯堡市中心再發展計劃]]。 | ||
第452行: | 第352行: | ||
* 柯尼斯堡大教堂 | * 柯尼斯堡大教堂 | ||
* [[薩克漢門]]、[[國王門]]和[[布蘭登堡門]] | * [[薩克漢門]]、[[國王門]]和[[布蘭登堡門]] | ||
* 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 (柯尼斯堡) | |||
* 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 ( | |||
* 柯尼斯堡動物園 | * 柯尼斯堡動物園 | ||
* 舉辦[[柯尼斯堡東方祭|東方祭]]的地區 | * 舉辦[[柯尼斯堡東方祭|東方祭]]的地區 | ||
第511行: | 第410行: | ||
* 白俄羅斯 巴拉諾維奇 | * 白俄羅斯 巴拉諾維奇 | ||
* 白俄羅斯 布列斯特 | * 白俄羅斯 布列斯特 | ||
* | * 南西西里 卡利亞里 | ||
* | * 南西西里 卡塔尼亞 | ||
* | * 南西西里 弗利 | ||
* 白俄羅斯 戈梅利 | * 白俄羅斯 戈梅利 | ||
* 荷蘭 格羅寧根 | * 荷蘭 格羅寧根 | ||
* 瑞典卡爾馬 | * 瑞典卡爾馬 | ||
* | * 北美聯邦 諾福克 | ||
* 亞美尼亞 葉里溫 | * 亞美尼亞 葉里溫 | ||
* 中國 南京 | |||
* 希望帝國 銘誠府 | |||
* 希望帝國 四都府 | |||
* 希望帝國 山川都 | |||
* 奧地利 維也納 | |||
* 塞爾維亞 貝爾格萊德 | |||
* 日本 東京都 | |||
* 大韓帝國 首爾 | |||
* 新加坡{{大普盧斯亞帝國}} | |||
[[分類:普盧斯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