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用戶
無編輯摘要
imported>DC 無編輯摘要 |
imported>DC 無編輯摘要 |
||
第76行: | 第76行: | ||
== 總統直選制的建立 == | == 總統直選制的建立 == | ||
時任總統謝東閔自繼任蔣經國餘下的兩年任期,並在1990年總統選舉中推舉行政院院長孫運璿並在國民大會當選獲得 | 時任總統謝東閔自繼任蔣經國餘下的兩年任期,並在1990年總統選舉中推舉行政院院長孫運璿並在國民大會當選獲得六年任期。1990年3月,爆發野百合學運,同年6月召開國是會議,形成了「總統應由全體公民一起選出」的共識。唯當時有修改憲法權限的國民大會以執政的國民黨員占大多數,因此國民黨內能不能討論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是最大的關鍵。鑒於國民黨內「非主流派」仍擁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非主流派」主張委任選舉。總統直選的構想被壓了下來。 | ||
1992年3月,執政的國民黨舉行三中全會,但由於黨內不斷出現反對直選的聲音,因此這次會議沒能確定總統選舉方式。黨內「主流派」與「非主流派」對立越來越嚴重,民意則大多傾向簡單明快的直接選舉制。當時主張直接選舉制的 | 1992年3月,執政的國民黨舉行三中全會,但由於黨內不斷出現反對直選的聲音,因此這次會議沒能確定總統選舉方式。黨內「主流派」與「非主流派」對立越來越嚴重,民意則大多傾向簡單明快的直接選舉制。當時以社會黨為首主張直接選舉制的各黨,不斷在南京市及各市內發動遊行及靜坐抗議,強烈表達對直接選舉制的支持。 | ||
1992年12月19日,立法院全面改選。國民黨雖拿到過半席次,但社會黨也成功拿下約三成的席次,「主流派」以立院改選為由,成功的讓「非主流派」的行政院院長郝柏村率領郝柏村內閣總辭。1993年8月,國民黨十四屆代表大會前。「非主流派」的「新國民黨連線」宣布退黨,組織「新黨」。國民黨十四全象徵 | 1992年12月19日,立法院全面改選。國民黨雖拿到過半席次,但社會黨也成功拿下約三成的席次,「主流派」以立院改選為由,成功的讓「非主流派」的行政院院長郝柏村率領郝柏村內閣總辭。1993年8月,國民黨十四屆代表大會前。「非主流派」的「新國民黨連線」宣布退黨,組織「新黨」。國民黨十四全象徵孫運璿成功壓下「非主流派」,孫氏以「老店新開」來形容此時的國民黨,象徵著國民黨的民主化。1994年4月,國民黨舉行中央委員臨時全體會議,通過總統直選案。總統選舉採相對多數制。 | ||
1994年7月28日,國民大會通過第三次憲法修正案 | 1994年7月28日,國民大會通過第三次憲法修正案,此外亦規定總統、副總統的任期由六年改為五年,僅得連任一次,「自中華民國八十五年第九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實施」。並制定了《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及施行細則。 | ||
憲法修正後,總統任期由六年縮短至五年,可連任一次,而已執政六年的孫運璿則已經宣佈不再連任,加上他任期末因為突發性中風而宣佈辭職,繼任被視為大熱的蔣緯國亦宣佈不連任,令國民黨推出的人選成為了各派焦點。而為了成為1990年總統選舉參選人、時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及司法院院長林洋港為了參選總統,提前卸任司法院院長職位。 | |||
== 總統提名 == | == 總統提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