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加速砲
原子加速砲(英語:Accelerated Atom Gun, AAG),廣泛被稱為AA砲,是由奧地利皇家軍事研究所在1960年代公布的一系列電子原子加速研究以及砲管技術迭代可行性評估之下碰撞研究出的產物,第一代原子加速砲在1975年第一次在的里雅斯特級核動力戰列艦上裝備,至今已發展到第五代。
原理[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原子加速砲是根據拜爾登定律所研發的武器,藉由將砲管內膛繞滿電磁線圈並以高速旋轉的馬達提供動能,再將原子充能加速後作為彈藥發射攻擊敵艦的作用。
原子加速砲在1980年代的實驗由塞爾維亞科學家伊拉德.思賽特(英語:Irad. Seistant)研究證明在極高速與極高能的原子衝擊到奧利哈鋼能達到以點破面的效果。
應用[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原子加速砲由於其砲管小,易裝載的特性成為了奧國與其他帝國公約盟國的寵兒,理論上可被廣泛武裝在各式超過1000噸以上的海軍武裝船艦上。
缺點[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原子加速砲耗能大,雖然有核動力提供能量但這迫使奧國海軍的船艦開發增加,因此自1990年代起,奧國海軍一直尋找一個媲美原子加速砲的新式火砲,耗能低,破甲能力優秀的替代品,目前在奧國軍研界中被廣泛承認是能夠符合這些條件的武器是彈道導彈,因此奧國海軍也在2000年代打造出新一代小型船艦並配備這些彈道導彈,被稱為神盾艦。
各項應用技術之軍武[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奧地利-迪西奧自走砲(Dixos)
- 普盧斯亞-帕昆斯自走砲
- 芬蘭-奧丁高機動性多管火箭暨近迫武裝系統
- 烏克蘭-光榮級核動力巡洋艦主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