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選單
主選單
移至側邊欄
隱藏
導覽
首頁
最近修改
新手使用指南
隨機頁面
貢獻分數
建立新頁面
工具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
搜尋
搜尋
建立賬號
登入
個人工具
暗色模式
建立賬號
登入
用於已登出編輯者的頁面
了解更多
貢獻
討論
正在編輯
和義銀鈔
頁面
討論
香港繁體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工具
工具
移至側邊欄
隱藏
操作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一般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取得短網址
於 2023年11月24日 (五) 23:42 由
亨利代
(
對話
|
貢獻
)
所做的修訂
(
→發行
)
(
差異
)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
差異
) |
下個修訂→
(
差異
)
警告:您目前正編輯頁面的舊修訂版本。
若您發布,在此修訂之後變更的任何內容將會遺失。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和義銀鈔''',又被稱為是'''帝國銀鈔''',是慶寧歷史上,慶寧明朝時期由末代君主明真宗朱伯浙發行的法定貨幣,其生效期間為和義十七年至和義二十六年。由於其最後導致的惡性通貨膨脹現象,被認為是慶寧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緣起 == 1770年,尚宗皇帝朱怡鑠在位期間,[[何武雍]]創立金字塔式騙局,以至於上至皇帝下至小官吏都加入了這場騙局來謀取利益。而尚宗皇帝在位期間,因為與大英帝國打仗打輸了需要支付賠款,對何武雍的騙局可以當作是完全好的賺錢管道全力支持,還對當時身為太子的朱伯浙全力推薦,讓當時的朱伯浙相當相信這是個可以賺取龐大金錢,改善國內財政的機緣。 1776年,朱怡鑠駕崩,朱伯浙繼位。由於金字塔式騙局的存在,令朱伯浙也與其父朱怡鑠一樣,大量將國庫資金投資給何武雍。然而,發行的國幣有限,原有的大明寶鈔早已因為仁祖皇帝立下的祖制而無法繼續隨便印發。同時期,東紀朝在[[北辰士祈]]的主導下完成許多改革,讓明朝備感壓力。為了有更多錢繼續投資給何武雍,也為了籌措軍費給邊均以及加快償還大英帝國賠款的速度,朱伯浙開啟了新鈔的研發。 == 發行 == 1780年,深感各項經費不足的朱伯浙,在朝會提出了發行新鈔的提議,並暗示內閣與大臣們支持這項提案。最終,在錦衣衛與東廠藉由各種方法讓反對派不敢再議此事後,正式決定發行與大明寶鈔同時啟用的新鈔,並以當下的年號命名為'''和義銀鈔'''。與大明寶鈔的規格不同,和義銀鈔是以銀兩為單位進行計算,分成1兩、3兩、5兩、10兩、50兩等若干種面額。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合眾百科 Unitedbook所做的貢獻會依據CC BY-NC-SA(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授權條款發佈(詳情請見
合眾百科: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
切換限制內容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