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義銀鈔

出自合眾百科 Unitedbook

和義銀鈔,又因為其紙面上印的土黃色龍形圖案,被稱為黃龍銀鈔黃龍幣土龍票,是慶寧歷史上,慶寧明朝時期由末代君主明真宗朱伯浙發行的法定貨幣,其生效期間為和義十五年至和義二十六年。由於其最後導致的惡性通貨膨脹現象,被認為是慶寧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緣起[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770年,尚宗皇帝朱怡鑠在位期間,何武雍創立金字塔式騙局,以至於上至皇帝下至小官吏都加入了這場騙局來謀取利益。而尚宗皇帝在位期間,因為與大英帝國打仗打輸了需要支付賠款,對何武雍的騙局可以當作是完全好的賺錢管道全力支持,還對當時身為太子的朱伯浙全力推薦,讓當時的朱伯浙相當相信這是個可以賺取龐大金錢,改善國內財政的機緣。

1776年,朱怡鑠駕崩,朱伯浙繼位。由於金字塔式騙局的存在,令朱伯浙也與其父朱怡鑠一樣,大量將國庫資金投資給何武雍。然而,發行的國幣有限,原有的大明寶鈔早已因為弘祖皇帝立下的祖制而無法繼續隨便印發。同時期,東紀朝在北辰士祈的主導下完成許多改革,讓明朝備感壓力。為了有更多錢繼續投資給何武雍,也為了籌措軍費給邊軍以及加快償還大英帝國賠款的速度,朱伯浙想要以大量印刷大明寶鈔的方式快速積累資本。然而,慶寧明朝的開國君主明弘祖朱慈炯立下了祖訓,嚴厲禁止後世君主擅自決定寶鈔數量的增減。為了規避祖訓,朱伯浙開始有了研發新鈔的想法。

發行[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790年,深感各項經費不足的朱伯浙,在朝會提出了發行新鈔的提議,並暗示內閣與大臣們支持這項提案。最終,在錦衣衛與東廠藉由各種方法讓反對派不敢再議此事後,正式決定發行與大明寶鈔同時使用的新鈔,並以當下的年號命名為和義銀鈔。與大明寶鈔的規格不同,和義銀鈔是以銀兩為單位進行計算,分成1兩、3兩、5兩、10兩、50兩等若干種面額。

1791年,銀鈔正式發行。朱伯浙藉由印刷銀鈔,得到了投資用的資金,開始嘗到了甜頭。而後的幾年,東紀朝與明朝軍隊發生了大大小小的邊境衝突,尤其是東紀朝新式軍隊五鎮軍將明朝派往邊境對抗的神機營打得七零八落後,朱伯浙急需更多的金錢擴張神機營的規模和更新火炮。除此之外,年老的何武雍在死前交代朱伯浙,想要繼續順利投資下去,就必須使用公信力很高的貨幣。基於這些原因,朱伯浙開始放開手腳,無限制的大量印刷銀鈔。然而市場是現實的,銀鈔在朱伯浙的操作下,民間使用的意願直直跌落,民間依舊選擇使用相對穩定的寶鈔與白銀交易。

1793年,為了讓銀鈔成為公信力高的貨幣,朱伯浙發出聖旨,下令民間需在一定期間內,將私藏的黃金、白銀與大明寶鈔全數兌換成銀鈔,若是再次使用黃金、白銀與大明寶鈔於民間交易則會嚴厲懲處買賣雙方。結果銀鈔在市場上的價值直直落下,價值下降為面額價值的十分之一。強制兌換銀鈔的舉動令許多百姓的資產直接縮水,百姓也因此開始怨聲載道。

1802年,安朝攻下明朝,推行用銀鈔兌換新的國幣,自此和義銀鈔走入了歷史。

影響[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希望帝國經濟教材[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在希望帝國滅掉慶寧明朝,統一整個慶寧以後,和義銀鈔的事情也令希望帝國政府不得不重視。一開始,面對因為銀鈔而經濟情況相當糟糕的慶寧西部,帝國政府開始調集相關財政資源進行搶救。而身為西慶寧第一大家族的何佳臣家族,當下也表示願意協助帝國政府整頓西慶寧經濟環境,並開始調集資金進行支援。最後,帝國政府發行了慶寧元,選擇使用硬通貨向西慶寧民眾回收銀鈔,再讓民眾使用硬通貨兌換相應價值的希望幣,才使的西部經濟環境得以重塑。

而銀鈔的事情,日後也變成希望帝國各經濟學科的重要參考例子。身為朱伯浙後裔,同時也是太上皇夫同族兄弟的帝國知名經濟學者朱迪銘,也曾多次在講解經濟時,豪不避諱的表示自己的祖先朱伯浙在經濟改革上犯下的如此過錯。

大吳帝國反應[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同為中國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後人,遠在南美洲的時任大吳帝國皇帝吳宜宗朱道城選擇不讓帝國干涉慶寧明朝的這番決定,但是朱道城還是透過使節向朱伯浙建議停止濫發銀鈔,奈何朱伯浙當時也不肯聽勸,朱道城也就此作罷。而當時在寧沙的吳王國,朱道城選擇頒布詔令,雖然批准銀鈔的輸入,但同時使用大明寶鈔與大吳帝國的法定貨幣。到了後期,朱伯浙下令使用銀鈔完全取代大明寶鈔後,直到寧沙回歸慶寧統一政權前,整個寧沙幾乎沒人使用銀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