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選單
主選單
移至側邊欄
隱藏
導覽
首頁
最近修改
新手使用指南
隨機頁面
貢獻分數
建立新頁面
工具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
搜尋
搜尋
建立賬號
登入
個人工具
暗色模式
建立賬號
登入
用於已登出編輯者的頁面
了解更多
貢獻
討論
正在編輯
瑞典聯合帝國
(章節)
頁面
討論
香港繁體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工具
工具
移至側邊欄
隱藏
操作
閱讀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檢視歷史
一般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取得短網址
警告:
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址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
,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並能擁有另外的益處。
防垃圾訊息檢查用。
請勿
填寫此欄位!
=== 聯合工團時期'''(1920~1956)''' === 1920年初,首都斯德哥爾摩爆發了工人總罷工遊行,後來更因警民衝突擴大變成了全國性的暴動,1920年中,伴隨著蘇俄支持下,拉普蘭地區率先成立拉普蘭工人共和國,緊接著便是挪威社會主義共和國,最後在[[王宮事件]]皇帝遭到武裝民眾槍決後,正式邁入聯合工團時期,而[[瑞典社會工黨]]主席[[傑克·艾里爾·羅根斯坦]]當選第一任工會聯席主席,並宣布由瑞典、挪威、拉普蘭三國所組成的聯合工團正式成立。 聯合工團成立後,在1922年便公布了第一次的五年計劃,力求國家農業迅速高度機械化解放勞動力以發展工業,建立北歐高工業化國家的基礎,在1931年中與蘇聯簽署互助協議,並於1935年變成了全方位的軍事同盟,而1937年後工團便開始進行社會福利政策。 1939年,二戰開打,起初聯合工團拒絕參與戰爭並保持中立,同時與[[大普盧斯亞帝國|普盧斯亞]]保持緊密的貿易關係,肇使蘇聯不滿並下達最後通牒,1940年4月13日,親帝國公約的聯席主席下臺,翌日,親蘇的聯席主席與內閣上台,正式加入聯合協約對抗由帝國公約與帝國聯邦組成的援軍。
摘要:
請注意,所有於合眾百科 Unitedbook所做的貢獻會依據CC BY-NC-SA(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授權條款發佈(詳情請見
合眾百科: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證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取消
編輯說明
(在新視窗開啟)
切換限制內容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