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民主黨」:修訂間差異

增加 605 位元組 、​ 2023年1月3日 (星期二)
無編輯摘要
imported>DC
無編輯摘要
imported>DC
無編輯摘要
第54行: 第54行:
在安顯帝施明慶於1903年開放帝國國會部分議席供民眾直選時,以各地政黨為草本的新政黨成立,而當時最大的黨派分別為基督教民主黨和社會民主黨,兩黨長期維持基民黨為執政黨、社民黨為最大在野黨的穩定兩黨政治狀態。
在安顯帝施明慶於1903年開放帝國國會部分議席供民眾直選時,以各地政黨為草本的新政黨成立,而當時最大的黨派分別為基督教民主黨和社會民主黨,兩黨長期維持基民黨為執政黨、社民黨為最大在野黨的穩定兩黨政治狀態。


而在景祥初期,由於基民黨派系平衡崩潰而陷入分裂,加之明章帝逝世,導致基民黨在2004年帝國國會選舉慘敗,失去多數黨地位,其中基民黨部分改革派黨員出走成立民主黨、自由黨、保守黨等數個政黨,進而使得政壇引發組建新政黨的「新黨熱潮」。而2009年帝國國會選舉前,民主黨和自由黨宣佈合併,並組成自由民主黨宣佈出戰來屆的帝國國會選舉,以「自由民主,帝國為上」為口號。但不久時任女皇施文慶便宣佈解散帝國國會,並取締所有政黨,以擁護君權至上政策。而此使得本來已不滿政府的政黨深知單靠示威已不再可能改變帝國,故決定開展一場政變以奪取政權,並建立一個更好的國家。
而在景祥初期,由於基民黨及社民黨分別因派系平衡崩潰而陷入分裂,加之明章帝逝世,導致基民黨和社民黨在2004年帝國國會選舉慘敗,失去多數黨地位,其中基民黨部分改革派黨員出走成立民主黨、自由黨、保守黨等政黨,進而使得希望帝國政壇打破「長期體制」的三極政黨,引發組建新政黨的「新黨熱潮」。而2009年帝國國會選舉前,分裂自社會民主黨的三個政黨(公民力量、新社會民主聯盟、國民民主運動)宣佈合併為公民進步黨,並在隨後的選舉一舉成為最大黨,令右派政黨認知到需要進一步聯合,以應對左派的崛起。
 
因此在2010年時,民主黨和自由黨先行組成選舉聯盟「帝國,向前!」,但未能在2014年帝國國會選舉時取回第一大黨地位,令兩黨宣佈將進一步研究是否正式合併
 
2016年5月9日民主黨、自由黨、保守黨、和平民主黨和民主新政宣佈合併為自由民主黨,並出戰來屆的帝國國會選舉,以「自由民主,帝國為上」為口號。但不久時任女皇施文慶便宣佈解散帝國國會,並取締所有政黨,以擁護君權至上政策。而此使得本來已不滿政府的政黨深知單靠示威已不再可能改變帝國,故決定開展一場政變以奪取政權,並建立一個更好的國家。
=== 政變時期 ===
=== 政變時期 ===
在4月12日,原自民黨,社會黨和其餘數個參政黨派集結在施德賢的光城宮家邸,以交流活動為名,商談細節。最終革命者決定策劃一場政變,以奪取政權。而就在正在商討日期之時,其中一名成員謝之佑傳出消息,指女皇將在5月初時開展前往各殖民地探視,並因而要帶走軍隊主力,使各地政府的軍力僅足以保衛自身,而不能主動攻擊,而情況以山川府為甚。時臨時領袖施德賢同意,並表示應儘快策動政變,以免錯失良機。而成員同日亦在討論後指出要在山川府開展革命,並定於5月1日。
在4月12日,原自民黨,社會黨和其餘數個參政黨派集結在施德賢的光城宮家邸,以交流活動為名,商談細節。最終革命者決定策劃一場政變,以奪取政權。而就在正在商討日期之時,其中一名成員謝之佑傳出消息,指女皇將在5月初時開展前往各殖民地探視,並因而要帶走軍隊主力,使各地政府的軍力僅足以保衛自身,而不能主動攻擊,而情況以山川府為甚。時臨時領袖施德賢同意,並表示應儘快策動政變,以免錯失良機。而成員同日亦在討論後指出要在山川府開展革命,並定於5月1日。
第79行: 第83行:


施德明任內推動臨時修憲,設立臨時上議院,且再次舉行國會選舉,選出上議院488席次和下議院972席次。但由於理念上的相異,黨內第三大派系「先驅會」決定脫黨,自行組成[[帝國先驅聯盟]]參選,而在選後仍與自民黨及社民盟組成執政聯盟。其後因憲法過於累贅和重復,施德明宣佈將重編憲法,並於同年10月16日施行。
施德明任內推動臨時修憲,設立臨時上議院,且再次舉行國會選舉,選出上議院488席次和下議院972席次。但由於理念上的相異,黨內第三大派系「先驅會」決定脫黨,自行組成[[帝國先驅聯盟]]參選,而在選後仍與自民黨及社民盟組成執政聯盟。其後因憲法過於累贅和重復,施德明宣佈將重編憲法,並於同年10月16日施行。
== 組織機構 ==
== 組織機構 ==
{{Main|自由民主黨總裁}}
{{Main|自由民主黨總裁}}
匿名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