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汗國

出自合眾百科 Unitedbook

北江汗國(公元前884年-公元558年) (英語:Khanate of Beijang),是一個位於慶寧大陸北方的政權。統治範圍以北江大草原為主,首都定在河城(今北江府南境),全盛時期甚至超出北江大草原,觸及大陸中部一些部份,被當時的史書記載為「北夷」。於末代統治者長生大汗統治年間,遭到聖武法皇何鑄奉及其麾下的神武軍降服。

政府[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根據《星冊》記載,北江汗國政府架構如下:

「大汗為上,有金良汗、鐵魯汗、莫高汗、己剌汗、慟哭汗、別卡汗奉其為盟主。」

以史書記載,大汗為盟主,金良汗掌管金良部,鐵魯汗掌管鐵魯部,以此類推。

亡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公元556年,北江汗國商隊屢屢遭到身為景帝國皇親國戚的邊境貿易主官私下組織的強盜團劫掠。人民們逐漸忍無可忍,眾部汗也向長生大汗表達自身的憤怒,長生大汗警告眾汗景帝國不好惹。但之後鐵魯部的人民自發設下陷阱,擄獲一同出來劫掠的該邊境貿易主官,並直接綁到河城給長生大汗審訊。雖然說邊城守將把城內所有珍貴的公有財貨送來贖人,但長生大汗只選擇購入這些財貨,並且要求贖人必須要給更多財貨賠償汗國人民被劫損失才行,該守將只能摸摸鼻子回到邊城。而後,在眾汗憤怒的要求之下,長生大汗最終向眾汗妥協,直接讓人民們上前將該主官刺死,並由士兵梟首,把該主官首級送到邊城外。

而如此行徑,自然將景朝朝堂激怒。此時法皇何鑄奉認為此乃讓他鞏固法皇權力,建立「法皇專權」的天賜良機,因此何鑄奉慫恿泰宗開戰,並公開呼籲萬和教徒加入神武軍從軍打仗,教化異教徒作為贖罪苦行,並承諾加入神武軍可換取死後得到救贖。一開始,在長生大汗的調度下,北江汗國良將慟哭汗與善戰的北江汗國公主格納加,率領北江騎兵不斷地阻斷和擊退景朝攻勢。到了公元558年,為了突破僵局,何鑄奉祭出用邪術和萬人性命打造的萬冥劍,殺害了慟哭汗並擊潰慟哭汗帶領的軍隊,格納加公主帶著慟哭汗的死訊返回河城請罪。而慟哭汗的戰敗,使的景朝軍隊直接壓境河城。為了保衛人民安危,長生大汗選擇向景朝軍隊投降,而何鑄奉也接受投降,並由泰宗發布詔令,北江汗國滅亡,但長生大汗繼承人依然可用「可汗」稱號,而景泰宗也成為第一代「天可汗」。

有件軼事說明,之所以景泰宗沒有俘虜並殺害長生大汗的原因,是因為景泰宗很早便知道該邊境貿易主官的惡劣行徑,奈何殺害皇親國戚有害形象,所以藉長生大汗之手殺害他,並以此為理由征服北江汗國。

象徵[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王權象徵[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由於本身是草原民族,所以北江三信物和希望帝國五信物有一定的差別,但卻一樣展現了王權的合法、合理性,以及極高的權威性。

國家象徵[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北江汗國以騎乘在馬匹上的勇士為國家象徵,認為草原的王者,應當騎著馬匹奔馳於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