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勳位帝國大綬章

出自合眾百科 Unitedbook
御勳位帝國大綬章
Imperial Cordon of the Supreme Order of the Empire
檔案:御勳位帝國大綬章.png
御勳位帝國大綬章
希望帝國皇帝授予
類型 御勳位
創立 1810年
國家  慶寧
頒予 任皇帝諭旨
狀態 頒發中
皇帝 施德賢‎‎
統計
首次授勛 1810年1月1日
級別
上級 御勳位帝國章御勳位帝國章頸飾
下級 特勳位榮菊章特勳位榮菊大綬章

御勳位帝國大綬章勳略

御勳位帝國大綬章(英語:Imperial Cordon,ICN),御勳位,希望帝國勳章的一種,由永祚帝施永真設立,直至今天仍作為僅次於御勳位帝國章頸飾的勳章,並與其與同屬御勳位帝國章。而與其他勳章不同,御勳位帝國大綬章完全由希望帝國皇帝聖心獨斷,即使是帝國首相亦無權提名或建議受勛者。

概要[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御勳位帝國大綬章,為帝國勳章中最高級的一種勳章,屬御勳位,由永祚帝施永真首次設立於1810年,並與御勳位帝國章頸飾同屬御勳位帝國章,但自2003年帝國皇帝誕辰頒章後,御勳位帝國章頸飾並未再授予他人,而使其實際上成為繼大勳位星光大綬章後另一個只有一級的勳章。

2020年未,彰德今上皇帝施德賢宣佈「彰德二年勳章改革」,而御勳位帝國大綬章亦改制為榮譽性勳章,且大大提高了其授予對象的標準,由原本可頒授予全部皇室成員,改為僅可授予皇帝的兄弟姊妹,皇后,或皇帝親立的皇嗣,同時亦可禮貌性贈予與希望帝國關係極深厚的邦交國元首。

而在傳統上配戴時,御勳位帝國章頸飾與御勳位帝國大綬章不能同時佩戴,但佩帶頸飾時,則可以在肩膀上別佩戴特勳位榮菊大綬章或其他更下級勳章。這是因為御勳位帝國章頸飾是御勳位帝國大綬章均同屬御勳位帝國章,但在配戴勳章時,同種類必須佩戴較高級的勳章,故會以配戴御勳位帝國章頸飾,取代御勳位帝國大綬章。

御勳位帝國大綬章會與綬勳證書(記載敘勳內容的獎狀)一起授與,亦會在政府公報內刊載授勳事項,並在各種重要場合,如帝國皇帝加冕禮時佩戴。但在禮貌性贈予與希望帝國關係極深厚的邦交國元首的情況下,就不會刊載於政府公報內。

設計[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獲勳者[編輯 | 編輯原始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