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寧華族
慶寧華族是希望帝國仿照日本華族所設的貴族階層,包括帝國世爵、禮節性世爵、鄉紳和鄉紳的直系親屬。華族前身貴族之出現始於1802年6月17日頒佈的《榮譽法案》,正式確立「華族制度」的《華族法案》於1899年安顯改革。目前,慶寧華族共有15,000家;以華族家庭人口平均7人計算,華族總數占慶寧總人口約一萬四千分之一。慶寧華族只保留排名名單中的優先順序、祖傳府邸的權利、與君主私人會面、向皇室申請推薦信以及每月從華族援助基金獲取50,000希望幣援助(僅限伯爵或以上華族)的權利。
歷史 編輯
1802年,希望帝國仿照英國頒佈《榮譽法案》,將貴族分為大公、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六個等級,爵位世襲。其授爵基準為:
- 開國元勳分別封不同爵位
- 子女降一級襲封,但只有嫡長子繼承原頭銜,此後如此類推,直至降封為平民為止
此後的1899年,作為安顯改革的一部分,希望帝國仿照日本,頒布《華族法案》,改稱貴族為華族,又設立華族救濟金,並允許華族建立華族宮。
公爵 編輯
何佳臣家族 編輯
自第一代家主堯德傳承至今已經有數千年歷史,家族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1802年,族長何西因為位列十大開國功臣之首,獲封護國大公和北原公爵。
何佳臣家族 | |||||
傳位 | 榮典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公曆) | 備註 |
第1代 | 北原公爵 | 何西 | 52年 | 公元1802年-公元1854年 | 開國元勳、帝國宰相 |
第2代 | 北原公爵 | 何士臣 | 37年 | 公元1854年-公元1891年 | 帝國海軍元帥 |
第3代 | 北原公爵 | 何鑄臣 | 22年 | 公元1891年-公元1913年 | 御前大臣 |
第4代 | 北原公爵 | 何文錦 | 26年 | 公元1913年-公元1939年 | 御前大臣 |
第5代 | 北原公爵 | 何成坤 | 8年 | 公元1939年-公元1947年 | 帝國陸軍元帥 |
第6代 | 北原公爵 | 何世德 | 71年 | 公元1947年-公元2018年 | 財務大臣 外務大臣 |
第7代 | 北原公爵 | 何禮臣 | 公元2018年- | 內閣特命大臣(金融擔當) |
北辰家族 編輯
自上古時期便發跡於慶寧大陸東部,為東大陸最大望族,其握有無數財產,並且世代在各朝擔任特務機關之要職。家主擁有明梧公爵頭銜。1802年,家主北辰士祈也獲得定國大公的頭銜。
明雲北辰氏 | |||||
傳位 | 榮典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公曆) | 備註 |
第1代 | 明梧公爵 | 北辰士祈 | 12年 | 公元1802年-公元1814年 | 開國元勳、帝國宰相、帝國陸軍元帥 |
第2代 | 明梧公爵 | 北辰士恭 | 43年 | 公元1814年-公元1857年 | 北興商行行主 |
第3代 | 明梧公爵 | 北辰士鴻 | 31年 | 公元1857年-公元1888年 | 帝國駙馬、半州總督 |
第4代 | 明梧公爵 | 北辰士赤 | 22年 | 公元1888年-公元1910年 | 帝國陸軍元帥 |
第5代 | 明梧公爵 | 北辰士恩 | 25年 | 公元1910年-公元1935年 | 帝國內政大臣 |
第6代 | 明梧公爵 | 北辰士淑 | 40年 | 公元1935年-公元1975年 | 帝國禁軍元帥 |
第7代 | 明梧公爵 | 北辰士堯 | 48年 | 公元1975年-公元2023年 | 帝國海軍元帥 |
第8代 | 明梧公爵 | 北辰士霖 | 公元2023年- | 帝國參議院議員 |
趙氏家族 編輯
發跡於銘誠府一帶,並在朝廷擔任宰相,大司馬一職,在宋朝時更登基為帝,但後來紀朝當政時,趙家曾一度衰落直到明朝。1802年,族長趙繁澆被頒忠國大公的頭銜,後趙禮旭更成爲帝國宰相,權傾朝野,時至今日亦控制銘誠地區政商界
銘誠趙氏 | |||||
傳位 | 榮典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公曆) | 備註 |
第1代 | 銘誠公爵 | 趙繁澆 | 14年 | 公元1802年-公元1816年 | 開國元勳、骨科醫生 |
第2代 | 銘誠公爵 | 趙和宏 | 39年 | 公元1816年-公元1855年 | 帝國宰相、帝國陸軍元帥 |
第3代 | 銘誠公爵 | 趙禮旭 | 53年 | 公元1855年-公元1908年 | 帝國宰相、帝國中央醫院院長 |
第4代 | 銘誠公爵 | 趙啟信 | 38年 | 公元1908年-公元1946年 | 教育大臣、帝國空軍元帥 |
第5代 | 銘誠公爵 | 趙義飛 | 18年 | 公元1946年-公元1964年 | 寧德醫院院長、帝國宰政大臣 |
第6代 | 銘誠公爵 | 趙仁啟 | 42年 | 公元1964年-公元2006年 | 衛生大臣、帝國空軍元帥 |
第7代 | 銘誠公爵 | 趙曦智 | 公元2006年- | 首席掌冠官、帝國海軍元帥 |
南邑家族 編輯
北江南邑氏 | |||||
傳位 | 榮典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公曆) | 備註 |
第1代 | 北江公爵 | 南邑植校 | 34年 | 公元1802年-公元1836年 | 開國元勳 |
第2代 | 北江公爵 | 南邑立鑫 | 37年 | 公元1836年-公元1873年 | 帝國宰相 |
第3代 | 北江公爵 | 南邑生昇 | 25年 | 公元1873年-公元1898年 | |
第4代 | 北江公爵 | 南邑崇先 | 39年 | 公元1898年-公元1937年 | |
第5代 | 北江公爵 | 南邑祖術 | 31年 | 公元1937年-公元1968年 | 帝國國防大臣、帝國海軍元帥 |
第6代 | 北江公爵 | 南邑謝景 | 41年 | 公元1968年-公元2009年 | 帝國國政顧問 |
第7代 | 北江公爵 | 南邑君信 | 公元2009年- | 首席掌衣官、帝國復興大臣 |
周氏家族 編輯
原為最為強勁的兩大氏族之一,直到周啟一統其餘氏族,登基為帝後成為晉朝皇室,為十大家族之首。在晉朝滅亡後曾改姓埋名,直到義朝滅亡後重新從政。1802年,族長因為位列十大開國功臣之一,獲封杉和公爵。現為政治世家,家族有多名成員曾任帝國國會參眾兩院議員和部長,亦控制著杉和縣政界和商界。
杉和周氏 | |||||
傳位 | 榮典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公曆) | 備註 |
第1代 | 杉和公爵 | 開國元勳 | |||
第2代 | 杉和公爵 | ||||
第3代 | 杉和公爵 | ||||
第4代 | 杉和公爵 | ||||
第5代 | 杉和公爵 | ||||
第6代 | 杉和公爵 | ||||
第7代 | 杉和公爵 | 周泰和 |
劉氏家族 編輯
原為農民,直到農民軍推翻金朝,農民軍領袖劉易珍建立弘朝成為弘朝皇室。在弘朝滅亡後後裔逃亡回北靖府。1802年,族長因為位列十大開國功臣之一,獲封北靖公爵。現為控制北靖政界和商界的家族。
北靖劉氏 | |||||
傳位 | 榮典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公曆) | 備註 |
第1代 | 北靖公爵 | 開國元勳 | |||
第2代 | 北靖公爵 | ||||
第3代 | 北靖公爵 | ||||
第4代 | 北靖公爵 | ||||
第5代 | 北靖公爵 | ||||
第6代 | 北靖公爵 | ||||
第7代 | 北靖公爵 | 劉俊安 |
盧氏家族/夜靜劉氏家族 編輯
原為義朝貴族,直到起兵造反後成為金朝皇室。在金朝滅亡後後裔逃亡回現為夜靜的地方。1802年,族長因為位列十大開國功臣之一,獲封夜靜公爵。現為控制夜靜政界和商界的家族。
江氏家族 編輯
因助弘朝立國成為川野望族,在弘朝擔任軍督,直到軍督江成奪位稱帝成為江朝皇室。在江朝滅亡後後裔逃亡回川野。1802年,族長因為位列十大開國功臣之一,獲封川野公爵。現為控制川野政界和商界的家族。
川野江氏 | |||||
傳位 | 榮典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公曆) | 備註 |
第1代 | 川野公爵 | 開國元勳 | |||
第2代 | 川野公爵 | ||||
第3代 | 川野公爵 | ||||
第4代 | 川野公爵 | ||||
第5代 | 川野公爵 | 江達瑋 |
李氏家族 編輯
因助江朝立國成為千城望族,在江朝擔任禁軍提督,直到作為禁軍提督的李濤攻入皇宮自立為帝後成為景朝皇室。在景朝滅亡後繼續從政。1802年,族長因為位列十大開國功臣之一,獲封千城公爵。現為千城政治世家,家族有多名成員為希望帝國議員和部長。
千城李氏 | |||||
傳位 | 榮典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公曆) | 備註 |
第1代 | 千城公爵 | 開國元勳 | |||
第2代 | 千城公爵 | ||||
第3代 | 千城公爵 | ||||
第4代 | 千城公爵 | ||||
第5代 | 千城公爵 | ||||
第6代 | 千城公爵 | ||||
第7代 | 千城公爵 | ||||
第8代 | 千城公爵 | 李達文 |
郭氏家族 編輯
原為成川地主世家,後成為衛朝皇室。在衛朝滅亡後繼續從政。1802年,族長因為位列十大開國功臣之一,獲封成川公爵。現為律師世家,家族有多名成員為希望帝國大法官,法務大臣及御用大律師。
成川郭氏 | |||||
傳位 | 榮典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公曆) | 備註 |
第1代 | 成川公爵 | 開國元勳 | |||
第2代 | 成川公爵 | ||||
第3代 | 成川公爵 | ||||
第4代 | 成川公爵 | ||||
第5代 | 成川公爵 | ||||
第6代 | 成川公爵 | ||||
第7代 | 成川公爵 | 郭舜霆 |
陳氏家族 編輯
於義朝因立下戰功被封爵,成為門閥士族。後成為紀朝皇室。在紀朝滅亡後後裔逃回北海府。1802年,族長因為位列十大開國功臣之一,獲封北海公爵。現為控制北海府政界和商界的家族。
北海陳氏 | |||||
傳位 | 榮典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公曆) | 備註 |
第1代 | 北海公爵 | 開國元勳 | |||
第2代 | 北海公爵 | ||||
第3代 | 北海公爵 | ||||
第4代 | 北海公爵 | ||||
第5代 | 北海公爵 | ||||
第6代 | 北海公爵 | ||||
第7代 | 北海公爵 | ||||
第8代 | 北海公爵 | 陳士禮 |
華族種類 編輯
帝國世爵 編輯
帝國世爵(英語:Peers of the Realm)是指其爵位可以世襲繼承的貴族。帝國世爵的身份可以通過希皇制誥或國會法案建立。
帝國世爵爵位一旦被冊封,只要第一任持有人的合法後代(或合法親屬後代)還在世,就會繼續存在,除非希皇制誥或國會法案中規定了其他的繼承方法。一旦第一任持有人的繼承人死亡,世爵爵位就會消失。當帝國世爵爵位的持有者繼承皇位時,該爵位就會 "併入皇室 "而不復存在。
禮節性世爵 編輯
禮節性世爵(英語:Courtesy Peers)是帝國世爵子女、前妻和其他近親的爵位。這些世爵並不持有帝國世爵爵位,但通常長子女可以使用父母的附屬頭銜(只適用於伯爵或以上的帝國世爵),其他子女擁有勳爵或其他頭銜。與英國禮節性貴族不同的是,勳爵爵位是可繼承的。
鄉紳 編輯
鄉紳(英語:Gentry)包括世爵後裔和世爵外孫輩及他們的子女。他們沒有世爵爵位,但享有如“尊貴的”(The Honnourable")頭銜。除了頭銜以外,他們只享有在排名名單中的位置的特權。
鄉紳的直系親屬 編輯
鄉紳的直系親屬(英語:Immediate family members of the Gentry),如同他們的名字所示,他們是鄉紳的近親,包括配偶和子女。他們大多並不享有任何頭銜或特權,但因為家族歷史通常擁有鉅額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