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聯合帝國」:修訂間差異

大小無變化 、​ 2023年1月13日 (星期五)
無編輯摘要
imported>DC
無編輯摘要
imported>DC
無編輯摘要
第44行: 第44行:
== 歷史 ==
== 歷史 ==
=== '''第一聯合帝國時期(1727~1920)''' ===
=== '''第一聯合帝國時期(1727~1920)''' ===
瑞典聯合帝國前身是瑞典、芬蘭與挪威三國。瑞典國王之位在歷史上擁有「北方雄獅」稱號、瓦薩王朝的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戰死後,由其女克里斯蒂娜登基為女王,但在女王不婚的決定導致國會集體憤慨的情況下,女王宣布退位並讓予自己的表哥開創普爾法茨王朝。後來與俄羅斯帝國爆發了大北方戰爭,由於戰爭中兩國國力因此戰幾乎消耗殆盡,最終以兩國簽下和約,並以割讓芬蘭南境作為收場,而瑞典依舊保有芬蘭的拉普蘭地區,但此戰役中,瑞典徹底喪失作為列強的實力,該國王也被國會放逐並迎新君,此時瓦薩王朝的後裔,揚二世·卡齊米日之孫的布萊克·瓦薩繼承王位,恢復瓦薩王朝,被稱為布萊克一世。
瑞典聯合帝國前身是瑞典、芬蘭與挪威三國。瑞典國王之位在歷史上擁有「北方雄獅」稱號、瓦薩王朝的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戰死後,由其女克里斯蒂娜登基為女王,但在女王不婚的決定導致國會集體憤慨的情況下,女王宣布退位並讓予自己的表哥開創普爾法茨王朝。後來與俄羅斯帝國爆發了大北方戰爭,由於戰爭中兩國國力因此戰幾乎消耗殆盡,最終以兩國簽下和約,並以割讓芬蘭南境作為收場,而瑞典依舊保有芬蘭的拉普蘭地區,但此戰役中,瑞典徹底喪失作為列強的實力,該國王也被國會放逐並迎新君,此時瓦薩王朝的後裔,揚二世·卡齊米日之孫的布萊克·瓦薩繼承王位,恢復瓦薩王朝,被稱為布萊克一世。


直至1725年,瑞典國王[[布萊克一世]]因與丹麥-挪威聯合王國發生了衝突,率領著整個瑞典王國與丹挪聯合王國交戰。最終在得到維京人主要群體的支持下,布萊克一世成功策反該國內部發動政變。並在以極少犧牲的情況下,逼迫時任丹挪聯合王國國王承認挪威的獨立性,成立挪威王國,並於隔年發動瑞典-挪威戰爭。
直至1725年,瑞典國王[[布萊克一世]]因與丹麥-挪威聯合王國發生了衝突,率領著整個瑞典王國與丹挪聯合王國交戰。最終在得到維京人主要群體的支持下,布萊克一世成功策反該國內部發動政變。並在以極少犧牲的情況下,逼迫時任丹挪聯合王國國王承認挪威的獨立性,成立挪威王國,並於隔年發動瑞典-挪威戰爭。
第56行: 第56行:
1920年,歐洲社會發生社會革命浪潮,聯合帝國亦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工人示威浪潮越演越烈,最終在國內嚴重的勞資問題沒有獲得解決的情況下,聯合帝國皇室被政變推翻,而時任皇帝—[[梅瑟四世]],被激進份子槍決,國會宣布廢黜聯合帝國皇位。從此,聯合帝國滅亡,取而代之的則是聯合工團。  
1920年,歐洲社會發生社會革命浪潮,聯合帝國亦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工人示威浪潮越演越烈,最終在國內嚴重的勞資問題沒有獲得解決的情況下,聯合帝國皇室被政變推翻,而時任皇帝—[[梅瑟四世]],被激進份子槍決,國會宣布廢黜聯合帝國皇位。從此,聯合帝國滅亡,取而代之的則是聯合工團。  
=== 聯合工團時期'''(1920~1956)''' ===
=== 聯合工團時期'''(1920~1956)''' ===
1920年初,首都斯德哥爾摩爆發了工人總罷工遊行,後來更因警民衝突擴大變成了全國性的暴動,1920年中,伴隨著蘇俄支持下,拉普蘭地區率先成立拉普蘭工人共和國,緊接著便是挪威社會主義共和國,最後在[[王宮事件]]皇帝遭到武裝民眾槍決後,正式邁入聯合工團時期,而[[瑞典社會工黨]]主席[[傑克.艾里爾.羅根斯坦]]當選第一任工會聯席主席,並宣布由瑞典、挪威、拉普蘭三國所組成的聯合工團正式成立。
1920年初,首都斯德哥爾摩爆發了工人總罷工遊行,後來更因警民衝突擴大變成了全國性的暴動,1920年中,伴隨著蘇俄支持下,拉普蘭地區率先成立拉普蘭工人共和國,緊接著便是挪威社會主義共和國,最後在[[王宮事件]]皇帝遭到武裝民眾槍決後,正式邁入聯合工團時期,而[[瑞典社會工黨]]主席[[傑克·艾里爾·羅根斯坦]]當選第一任工會聯席主席,並宣布由瑞典、挪威、拉普蘭三國所組成的聯合工團正式成立。


聯合工團成立後,在1922年便公布了第一次的五年計劃,力求國家農業迅速高度機械化解放勞動力以發展工業,建立北歐高工業化國家的基礎,在1931年中與蘇聯簽署互助協議,並於1935年變成了全方位的軍事同盟,而1937年後工團便開始進行社會福利政策。
聯合工團成立後,在1922年便公布了第一次的五年計劃,力求國家農業迅速高度機械化解放勞動力以發展工業,建立北歐高工業化國家的基礎,在1931年中與蘇聯簽署互助協議,並於1935年變成了全方位的軍事同盟,而1937年後工團便開始進行社會福利政策。
第75行: 第75行:
根據復國後,歐根一世·切斯特立下的慣例,雙國會分別為帝國議院與聯省議院。帝國議院負責上對下的議案審議,也有權對皇室提出政策和預算方面的建議。聯省議院則是負責下對上的政策建議和制衡。為尊重民意,內閣人選以及首相皆由聯省議院提名、帝國議院選出。
根據復國後,歐根一世·切斯特立下的慣例,雙國會分別為帝國議院與聯省議院。帝國議院負責上對下的議案審議,也有權對皇室提出政策和預算方面的建議。聯省議院則是負責下對上的政策建議和制衡。為尊重民意,內閣人選以及首相皆由聯省議院提名、帝國議院選出。


雖說是雙首長制,但相較於首相,皇帝擁有更大的決策權。首相雖說是由帝國雙議院選出,但仍然要有皇帝同意任命才能正式擁有職權。但從歐根一世切斯特開始,不曾發生過皇帝駁回人民議院首相人選的事情。
雖說是雙首長制,但相較於首相,皇帝擁有更大的決策權。首相雖說是由帝國雙議院選出,但仍然要有皇帝同意任命才能正式擁有職權。但從歐根一世·切斯特開始,不曾發生過皇帝駁回人民議院首相人選的事情。


瑞典聯合帝國主要政黨有北方工黨、聯合皇冠黨、瑞典自由黨、維京民族解放陣線、女武神黨、冰雪狐狸黨、基督共和黨和極地聯盟。其中以北方工黨與聯合皇冠黨為瑞典兩大政黨。
瑞典聯合帝國主要政黨有北方工黨、聯合皇冠黨、瑞典自由黨、維京民族解放陣線、女武神黨、冰雪狐狸黨、基督共和黨和極地聯盟。其中以北方工黨與聯合皇冠黨為瑞典兩大政黨。
匿名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