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無編輯摘要
imported>維尼 無編輯摘要 |
小無編輯摘要 |
||
第4行: | 第4行: | ||
其他 4%|official_script=漢字|common_languages=中文|official_languages=中文(北京官話)<br>台語(閩南語)<br>客語<br>原住民十六族族語<br>|admin_center=承天府|admin_center_type=王宮|capital=新京都|largest_city=海興府|capital_type=王都(首都)|national_anthem=頌東寧|national_motto=東語不息,友遇萬邦|linking_name=東寧|common_name=東寧|GDP_PPP_per_capita=30,158帝國鎊|image_map3=FormosaAdminstrationMap.png|map3_width=200px|calendar_type=陽曆|map_caption3=東寧王國行政區劃}} | 其他 4%|official_script=漢字|common_languages=中文|official_languages=中文(北京官話)<br>台語(閩南語)<br>客語<br>原住民十六族族語<br>|admin_center=承天府|admin_center_type=王宮|capital=新京都|largest_city=海興府|capital_type=王都(首都)|national_anthem=頌東寧|national_motto=東語不息,友遇萬邦|linking_name=東寧|common_name=東寧|GDP_PPP_per_capita=30,158帝國鎊|image_map3=FormosaAdminstrationMap.png|map3_width=200px|calendar_type=陽曆|map_caption3=東寧王國行政區劃}} | ||
'''東寧王國(英語:Kingdom of Formosa),'''亦稱為'''大明(英語:Ming Dynasty)''',官方名稱為'''明帝國(英語:Ming Empire)''',為位於台灣群島的一君主立憲制國家,前身為東寧王國(英語:Kingdom of Tongning)、法屬東寧及東寧民主國,目前的東寧王國為東寧民主國修憲成立之。第一任國王為[[鄭惠昭|明聖祖鄭惠昭]]。 | '''東寧王國(英語:Kingdom of Formosa),'''亦稱為'''大明(英語:Ming Dynasty)''',官方名稱為'''明帝國(英語:Ming Empire)''',為位於台灣群島的一君主立憲制國家,前身為東寧王國(英語:Kingdom of Tongning)、法屬東寧及東寧民主國,目前的東寧王國為東寧民主國修憲成立之。第一任國王為[[鄭惠昭|明聖祖鄭惠昭]]。 | ||
東寧王國位於東亞、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南瀛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華民國相望,海峽距離約130公里,周圍海域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南瀛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在當前全球各島嶼面積排名中位居第38,島上約七成面積之地形為山地與丘陵,平原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最高點3,952公尺。全島被北回歸線貫穿,氣候炎熱,夏季偏長,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6][7],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豐富多元[8]。人口約2,650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四大都會區,其中新京都都會區人口最多,約500萬人。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主: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閩南(河洛)、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閩南裔為臺灣最大族群。 | |||
[[檔案:東寧王國位置圖.png|縮圖|東寧王國的位置]] | |||
== 地理 == | |||
東寧王國西與西北臨臺灣海峽,距福建海岸平均距離約200公里,臺灣海峽最窄之處為臺灣側的新竹縣到福建側的平潭島,直線距離約130公里;北邊隔東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北隔海與琉球群島相望;西南邊為南海,距廣東省海岸直線距離約300公里;東邊為太平洋,和與那國島相鄰約110公里;南邊隔巴士海峽與南瀛群島相鄰。北迴歸線橫跨中南部。全島山勢高峻,地形海拔變化大,山脈大多呈東北偏北-西南偏南走向,平原狹窄,僅臺灣西部與東部地區縱谷內有少量平原,地震頻繁,溫泉與火山皆多。氣候屬高溫、多雨,春末夏初常因滯留鋒影響而有梅雨季,夏季及秋季初期常有颱風及西南季風侵襲,冬季則有東北季風吹拂。最冷月月均溫都在15℃以上,年雨量達2,510公釐以上。北部全年有雨,南部則集中在夏季降雨。地處熱帶及亞熱帶氣候區的臺灣,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 | |||
東寧王國以台灣本島及附屬島嶼構成。臺灣本島南北縱長約395公里,東西寬度最大約144公里,環島海岸線長約1,151公里,含屬島面積約35,886.8623平方公里,四面環海,島嶼整體形狀似長條蕃薯狀。臺灣四面環海,孕育各種海岸地形。北部海岸多為岬灣與岩岸,西部海岸多沙灘、沙丘、潟湖、泥質灘地,南部恆春半島是珊瑚礁海岸,東部屬斷層海岸,坡度陡峻且多斷崖。河流川短流急,不僅有岩石外露的河床,也有平沙舖地的河床,直流型的或曲流型的,甚至有湍急回頭灣,瀑布、壺穴、奇石,遍佈臺灣各條溪流上游。山脈大多呈北北東-南南西走向。主要山脈有縱貫南北的中央山脈,靠西側的玉山山脈與阿里山山脈,北部的雪山山脈,以及緊鄰東海岸海岸山脈。最高峰為玉山山脈的玉山主峰,海拔3,952公尺。丘陵地帶則大多在北部與靠近山脈地區,如新竹丘陵、苗栗丘陵。這些山地與丘陵共約佔臺灣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平原與盆地雖狹小分散且只佔臺灣地形的三分之一,卻是人口稠密地區。主要盆地有北部的臺北盆地,中部的臺中盆地與埔里盆地,以及東部地區的泰源盆地等。嘉南平原位於臺灣南部的雲林、嘉義、新京都和高雄,是臺灣最大的平原。其他還有中部的彰化平原,南部的屏東平原,東北部的蘭陽平原,以及東部的花東縱谷平原等。地形如平原般平坦,但地勢較高的臺地有林口臺地、桃園臺地、大肚臺地、八卦臺地等。 | |||
[[檔案:東寧王國地形圖.png|縮圖|東寧王國的地形]] | |||
== 政治 == | == 政治 == | ||
東寧王國自1920年來實行君主立憲制,君主有部分政治上的權力如批准國會法律、宣布國會解散及開議等各項。政府主要由內閣首輔組織,內閣首輔由議政院議員互選之,通常由最大黨黨魁擔任,現任為何正欽。 | 東寧王國自1920年來實行君主立憲制,政府主要由內閣首輔組織,內閣首輔由 | ||
東寧王國政治體制為君主立憲下的議會制,並採用三權分立。立法權、司法權及行政權均源於東寧君主。現任君主為鄭宏碁。東寧王國自1920年來實行君主立憲制,君主有部分政治上的權力如批准國會法律、宣布國會解散及開議等各項。政府主要由內閣首輔組織,內閣首輔由議政院議員互選之,通常由最大黨黨魁擔任,現任為何正欽。 | |||
=== 東寧君主 === | |||
君主有部分政治上的權力如批准國會法律、宣布國會解散及開議等各項。 | |||
=== 內閣首輔大臣 === | |||
為東寧王國最高行政機關,內閣首輔為最高行政領導,也是政府首腦。內閣首輔大臣的選舉先由,通常由最大黨黨魁擔任。新的內閣首府大臣當選後,將前往覲見君主接受任命。 | |||
=== 國會 === | |||
為東寧王國國最高立法機關,由經直接選舉產生的議政院議員(上議院)與立法院(下議院)議員組成的兩院制度。議政院議員共選出248位,任期為4年,立法院議員共選出465位,任期為4年,每位議員代表其選區內的選民。 | |||
=== 最高法院 === | |||
為東寧王國最高司法機關,律法院長為最高司法領導,掌理民事、刑事、行政訴訟的審判及公務員的懲戒,並設有大法官組成憲法法庭審理違反憲法案件、統一解釋法令及彈劾案與政黨違憲解散案。律法院並不職司審判權,而是由轄下的各級法院、行政法院及懲戒法院實行該權力,院本身主掌司法行政及司法預算。 | |||
[[檔案:東寧王國政治架構.png|縮圖|東寧王國的政治架構]] | |||
== 經濟 == | == 經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