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
次編輯
imported>Ericchiueric 無編輯摘要 |
無編輯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檔案:普盧斯亞內閣.svg|縮圖|343x343像素|普盧斯亞內閣常用標誌]] | [[檔案:普盧斯亞內閣.svg|縮圖|343x343像素|普盧斯亞內閣常用標誌]] | ||
'''內閣'''(德語 | '''內閣'''(德語:'''Kabinett''';普語:'''Rikaūsnā''' )為'''普盧斯亞'''的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由[[大普盧斯亞帝國首相|帝國首相]]與各部部長等組成。自19世紀立憲以來斷斷續續延續至今。現任內閣為[[安德烈森內閣]]。 | ||
== 地位 == | == 地位 == | ||
第13行: | 第13行: | ||
== 組成 == | == 組成 == | ||
''主條目:[[文檔: 普盧斯亞 | ''主條目:[[文檔: 大普盧斯亞帝國憲法(1992年版)|文檔: 大普盧斯亞帝國憲法]]'' | ||
=== | === 帝國首相 === | ||
主條目: [[大普盧斯亞帝國首相|普盧斯亞 | 主條目: [[大普盧斯亞帝國首相|普盧斯亞首相]]、[[普盧斯亞政府首腦列表]] | ||
== | 首相是國會議員經國會議決,再由皇帝任命的國家行政首長。 | ||
{| class="wikitable" style="font-size:95%; text-align:center" | |||
![[普盧斯亞政府首腦列表|代]] | |||
![[大普盧斯亞帝國首相|首相]] | |||
!生年(年齡) | |||
![[大普盧斯亞帝國內閣|內閣]] | |||
!期間、日數 | |||
!政黨 | |||
|- | |||
!68 | |||
| rowspan="4" |'''安德烈森·海德里希'''<small>Andreas Heydrich</small> | |||
| rowspan="4" |1978年8月19日({{Age|1978|8|19}}歲) | |||
|[[安德烈森·海德里希內閣|安德烈森內閣]] | |||
|[[2022年]][[3月18日]] - 現在 | |||
({{age in days|2022|3|18}}日) | |||
| rowspan="4" |[[自由民主黨 (日本)|自由民主黨]] | |||
|} | |||
=== | === 帝國副首相(可不設) === | ||
=== 大臣 === | |||
大臣由首相任命、並經皇帝認證。首相會發有具體職務的補職辭令給大臣(如外務大臣)。大臣須有一半以上從國會議員中選出。另外,首相可任意罷免大臣。大臣人數依法在'''24人以內'''。但若有必要,最多可增加六人至30人。 | |||
但根據內閣法附則2號,成立國際賽事推進本部時,可再增加一名大臣。 | |||
依據內閣法、國家行政組織法與其他法律,中央省廳首長並不要求由大臣出任(如金融廳長官、宮內廳長官、公正交易員會委員長等皆非大臣)。相反地,也有總務府特命擔當大臣、內閣擔當大臣等如同幕僚的閣僚以及無任所大臣。 | |||
=== 內閣組成流程 === | === 內閣組成流程 === | ||
內閣組織(組閣)依循以下流程。 | 內閣組織(組閣)依循以下流程。 | ||
# 國會推舉一名國會議員為 | # 國會推舉一名國會議員為帝國首相(首班指名)。 | ||
# | # 皇帝任命為帝國首相(首相任命式)。 | ||
# | # 帝國首相任命各部大臣。 | ||
# | # 皇帝認證大臣的任命(部長任命式)。內閣完成。 | ||
== 組織 == | == 組織 == | ||
第34行: | 第57行: | ||
=== 府(1) === | === 府(1) === | ||
# | # [[普盧斯亞總務府|總務府]] | ||
=== 部(19) === | === 部(19) === | ||
# | # [[普盧斯亞內政部|內政部]] | ||
# | # [[普盧斯亞外務部|外務部]] | ||
# | # [[普盧斯亞司法部|司法部]] | ||
# | # [[普盧斯亞財務部|財務部]] | ||
# | # [[普盧斯亞國防部|國防部]] | ||
# | # [[普盧斯亞工務暨商業部|工務暨商業部]] | ||
# | # [[普盧斯亞農業暨漁業部|農業暨漁業部]] | ||
# | # [[普盧斯亞文化部|文化部]] | ||
# | # [[普盧斯亞教育部|教育部]] | ||
# | # [[普盧斯亞創新科技部|創新科技部]] | ||
# | # [[普盧斯亞國土發展部|國土發展部]] | ||
# | # [[普盧斯亞勞動部|勞動部]] | ||
# | # [[普盧斯亞環境部|環境部]] | ||
# | # [[普盧斯亞國土運輸部|國土運輸部]] | ||
# | # [[普盧斯亞衛生部|衛生部]] | ||
# | # [[普盧斯亞家庭事務部|家庭事務部]] | ||
# | # [[普盧斯亞詮敍部|詮敍部]] | ||
# | # [[普盧斯亞國土安全部|國土安全部]] | ||
# [[普盧斯亞能源發展部|能源發展部]] | |||
=== 院(4) === | |||
# [[普盧斯亞考核院|考核院]] | |||
# [[普盧斯亞皇室典儀院|皇室典儀院]] | |||
# [[普盧斯亞審計院|審計院]] | |||
# [[普盧斯亞監察院|監察院]] | |||
== 職務 == | |||
* 一般行政事務 | |||
* 執行法律、總理國務 | |||
* 處理外交關係 | |||
* 簽訂條約(簽訂條約是內閣職務,但經國會承認才具有效力。條約承認為事前原則,事後無效。) | |||
* 掌理官吏(公務員)相關事務 | |||
* 向國會提出預算案 | |||
* 制定政令 | |||
* 決定大赦、特赦、減刑、免刑、復權 | |||
* 建議和批准皇帝的國事行為 - 內閣負擔責任 | |||
* 提名最高裁判所長官 | |||
* 提出國會臨時會 | |||
* 要求參議院召開緊急集會 | |||
* 任命最高裁判所與下級法庭裁判官 | |||
* 預備費的支出 | |||
* 向國會提出結算報告 | |||
* 對國會進行財政報告 | |||
=== 內閣會議 === | |||
內閣依其職權進行'''閣議'''。閣議由首相主持,首相可在該場合決定內閣重要政策的基本方針或討論其他事項。另外,各大臣可向首相提出閣議。 | |||
內閣制度成立以來,閣議一直未做成議事錄,直到2014年4月1日才開始公布議事錄部分資料。 | |||
首相依據閣議決定的方針,指揮監督行政各部。主任大臣之間對權限有疑慮時,首相可在閣議裁定。 | |||
=== | === 提出法案 === | ||
國會通過的法案大半屬於閣法(內閣或政府提出之法案),相關省廳會設置準備室擬定法案。 | |||
== 歷代內閣的名稱 == | |||
內閣制度成立後,內閣以首相名字稱為'''◯◯內閣'''(如安德烈森內閣、赫勒·托寧-施密特內閣)。若首相再任或連任時,內閣名稱前面再加上就任次數為'''第◯次◯◯內閣'''(如第二次瓦爾德馬·帕夫拉克內閣)。{{大普盧斯亞帝國}} | |||
{{大普盧斯亞帝國}} | |||
[[分類:普盧斯亞]] | [[分類:普盧斯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