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
次編輯
無編輯摘要 |
無編輯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香港'''(英語:Hong Kong;縮寫:HK/HKG),全稱'''香港自 | '''香港'''(英語:Hong Kong;縮寫:HK/HKG),全稱'''香港自治行政區'''(英語:'''Hong Kong Self-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港'''」,雅稱「'''香江'''」,是中華民國的一個自治行政區,亦是珠江三角洲、粵港澳大灣區、大中華地區、亞太地區主要城市,以及全球城市之一。地域包括香港島、九龍(含新九龍)和「新界」,位處廣東省珠江口東側。香港地處南海北岸,北沿深圳河毗鄰廣東省深圳市,西隔珠江與澳門、珠海相望。位於中國大陸南端,地處西太平洋沿岸各國中心,又當太平洋和印度洋航運要衝。香港是全球少有之「自由港城」,開放區為整個香港地區,而世界其它自由港多為「自由港區」,即只將港口附近地區作為自由港。很早以前,香港便成為中國南方及東南亞各地同世界各國交往之主要貿易通道,轉口貿易也一直是居民生計來源。是亞太地區重要的貿易、交通和金融中心之一。更逐漸發展成亞洲重要的商貿和金融中心、國際商業樞紐、國際金融中心、聯繫內地與世界各地的重要服務樞紐、國際都會、國際航運和貿易中心。 | ||
香港司法制度優良、社會風氣廉潔、監管制度高效、市場開放;政府致力維持良好的營商環境、自由開放的貿易,並維持低稅率、簡單稅制、法治及司法獨立。香港是號稱「東方之珠」的國際大都會,「香港品牌」是香港政府重點宣傳計劃,推廣香港為「亞洲國際都會」。香港一向被評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安全、經濟發達、生活富足、具競爭力以及平均壽命最長的城市,被譽爲「亞洲四小龍」之一。合眾國傳統基金會曾於1995年至2019年曾連續評選香港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2020年次於新加坡而得第二。而在GaWC公佈的世界全球都市列表中,香港的排名在2020年僅次於倫敦、紐約、咸美頓,位列第二類別的「Alpha+」城市。 | 香港司法制度優良、社會風氣廉潔、監管制度高效、市場開放;政府致力維持良好的營商環境、自由開放的貿易,並維持低稅率、簡單稅制、法治及司法獨立。香港是號稱「東方之珠」的國際大都會,「香港品牌」是香港政府重點宣傳計劃,推廣香港為「亞洲國際都會」。香港一向被評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安全、經濟發達、生活富足、具競爭力以及平均壽命最長的城市,被譽爲「亞洲四小龍」之一。合眾國傳統基金會曾於1995年至2019年曾連續評選香港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2020年次於新加坡而得第二。而在GaWC公佈的世界全球都市列表中,香港的排名在2020年僅次於倫敦、紐約、咸美頓,位列第二類別的「Alpha+」城市。 | ||
第6行: | 第6行: | ||
=== 先秦時期 === | === 先秦時期 === | ||
人類在香港地區居住,大約已有7千年歷史。香港地區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是「大灣文化」,分佈在舂坎灣、南丫島的大灣和深灣、長洲的西灣、大嶼山的蟹地灣和赤鱲角的深灣、虎地灣等,陶器有圓底器和圈足器,夾砂陶為主,石器有樹皮布拍、錛、多孔石刀等。 | 人類在香港地區居住,大約已有7千年歷史。香港地區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是「大灣文化」,分佈在舂坎灣、南丫島的大灣和深灣、長洲的西灣、大嶼山的蟹地灣和赤鱲角的深灣、虎地灣等,陶器有圓底器和圈足器,夾砂陶為主,石器有樹皮布拍、錛、多孔石刀等。 | ||
第13行: | 第11行: | ||
=== 上古時期 === | === 上古時期 === | ||
前214年(秦始皇卅三年),秦朝征服百越並在嶺南地區設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遷移50萬人開發嶺南;當時香港地區屬於南海郡番禺縣。 | 前214年(秦始皇卅三年),秦朝征服百越並在嶺南地區設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遷移50萬人開發嶺南;當時香港地區屬於南海郡番禺縣。 | ||
第24行: | 第20行: | ||
=== 中古時期 === | === 中古時期 === | ||
1370年,明朝設官富巡檢司,大致相當於今香港地區。 | 1370年,明朝設官富巡檢司,大致相當於今香港地區。 | ||
第37行: | 第31行: | ||
=== 港英前期 === | === 港英前期 === | ||
1816年,阿美士德使團訪華,曾停留香港,返回英國後使團一史家稱:「從船舶進出的便利和陸地環繞的地形看,這個港口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良港。」 | 1816年,阿美士德使團訪華,曾停留香港,返回英國後使團一史家稱:「從船舶進出的便利和陸地環繞的地形看,這個港口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良港。」 | ||
第68行: | 第58行: | ||
=== 日佔時期 === | === 日佔時期 === | ||
1941年12月8日,毛澤東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關於工作布置,要加強南洋華僑工作,廖承志應大膽地在香港與英國建立關係。12月25日19時,香港總督楊慕琦與馬爾比少將在半島酒店向日軍無條件投降,21時45分東京宣佈日軍佔領香港,香港日佔時期開始。 | 1941年12月8日,毛澤東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關於工作布置,要加強南洋華僑工作,廖承志應大膽地在香港與英國建立關係。12月25日19時,香港總督楊慕琦與馬爾比少將在半島酒店向日軍無條件投降,21時45分東京宣佈日軍佔領香港,香港日佔時期開始。 | ||
第77行: | 第65行: | ||
=== 戰後時期 === | === 戰後時期 === | ||
1947年5月15日,新華社香港分社成立。 | |||
1947年5月15日,新華社香港分社成立 | |||
1955年8月,發現李鄭屋古墓。 | 1955年8月,發現李鄭屋古墓。 | ||
第90行: | 第72行: | ||
=== 社會問題 === | === 社會問題 === | ||
1946年,各地甫受日軍蹂躪,世界經濟蕭條,香港主要轉口貨品如米、麵粉、糖等,均告短缺,有些物料甚至要嚴格配給;當時,工商及物料供應署在其年報內有以下評論:「商人本能地相信放任主義可行,我們雖未能完全同意,但卻承認,我們必須以市民福利和國際義務為大前提,盡量給予自由。」 | 1946年,各地甫受日軍蹂躪,世界經濟蕭條,香港主要轉口貨品如米、麵粉、糖等,均告短缺,有些物料甚至要嚴格配給;當時,工商及物料供應署在其年報內有以下評論:「商人本能地相信放任主義可行,我們雖未能完全同意,但卻承認,我們必須以市民福利和國際義務為大前提,盡量給予自由。」 | ||
第113行: | 第93行: | ||
會談得出的結論為,香港主權將回歸中國,但香港將擁有完整自治決策權,行政立法司法職位任命皆不須要經過中央審核。中央政府對香港的唯一權利是擁有知情權,可以隨時查看香港的行政、經濟、民生等狀況,但卻無權干預。香港的社會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也不變。 | 會談得出的結論為,香港主權將回歸中國,但香港將擁有完整自治決策權,行政立法司法職位任命皆不須要經過中央審核。中央政府對香港的唯一權利是擁有知情權,可以隨時查看香港的行政、經濟、民生等狀況,但卻無權干預。香港的社會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也不變。 | ||
英國政府及中國簽訂《英中聯合聲明》,規定香港之生活方式在1997年後保持不變,除防務和外交事務外,香港將享有高度自治權。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元首及香港代表在香港正式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半島聲明);1985年5月27日,三大政府互換批准書,半島聲明正式生效。 | 英國政府及中國簽訂《英中聯合聲明》,規定香港之生活方式在1997年後保持不變,除防務和外交事務外,香港將享有高度自治權。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元首及香港代表在香港正式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半島聲明]]);1985年5月27日,三大政府互換批准書,半島聲明正式生效。 | ||
=== 香港自治行政區時期 === | === 香港自治行政區時期 === | ||
第131行: | 第111行: | ||
香港政治體制是一院議會制(內閣制),元首為中華民國總統,總統不在香港時由香港總督代表。香港總督依據行政院的建議施政。名義上,內閣施政必須經總督批准才有法律效力,但是香港總理和其內閣實際擁有大多數的行政權力。 | 香港政治體制是一院議會制(內閣制),元首為中華民國總統,總統不在香港時由香港總督代表。香港總督依據行政院的建議施政。名義上,內閣施政必須經總督批准才有法律效力,但是香港總理和其內閣實際擁有大多數的行政權力。 | ||
[[香港自治行政區總督|總督]]任期六年,可以連任一次。[[香港自治行政區立法局|香港議會]]議員也是選舉產生,任期五年。[[香港自治行政區總理|總理]]為政府首腦,從議會多數黨中產生,其領導的內閣擁有行政權,並由獨立的公共服務委員會管理公務員的聘用以及處分。總理從議員中選出內閣各司。 | |||
1997年香港自 | 1997年香港自治行政區成立後,香港政治制度保持獨特,與英國及中國大陸不同。憲制文件《香港基本法》確保「港人治港」得到落實,法治和司法獨立不會受到干預。香港可以「香港」名義參與國際事務,包括世界貿易組織和奧林匹克運動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