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何氏家族」:修訂間差異

增加 365 位元組 、​ 2025年1月29日 (星期三)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第28行: 第28行:


==== 太古洋行 ====
==== 太古洋行 ====
1866年11月26日約翰·森美·施懷雅(John Samuel Swire)由十六鋪碼頭進入上海,並成立新公司太古洋行Hoare & Swire。雖然施懷雅名義上是太古洋行的創辦者,但實際上背後的主要資金和運營決策均來自何氏家主何士文(1800-1873)。1873年,何士文何萬山(1832-1906繼任太古董事
1866年11月26日約翰·森美·施懷雅(John Samuel Swire)由十六鋪碼頭進入上海,並成立新公司太古洋行Hoare & Swire。雖然施懷雅名義上是太古洋行的創辦者,但實際上背後的主要資金和運營決策均來自何秉鑑何萬山(1838-1924)。


太古洋行主要從事商品貿易。後再於1872年始創上海太古輪船公司,船隊有江輪4艘,主營業務就由出入口貿易轉向航運業。發展過程中,曾先後與美商旗昌輪船公司、中國輪船招商局進行過激烈競爭。1878年後再數次與招商局、怡和輪船公司等訂立代理協議,躋身中國航運業務。至1908年船公司增有各類輪船60餘艘,到1933年再增至87艘。在中國大陸各口岸陸續擁有碼頭,倉庫和駁船隊等各種資產,與後續其他不同經營實體一起形成組織嚴密的資本集團。
太古洋行主要從事商品貿易。後再於1872年始創上海太古輪船公司,船隊有江輪4艘,主營業務就由出入口貿易轉向航運業。發展過程中,曾先後與美商旗昌輪船公司、中國輪船招商局進行過激烈競爭。1878年後再數次與招商局、怡和輪船公司等訂立代理協議,躋身中國航運業務。至1908年船公司增有各類輪船60餘艘,到1933年再增至87艘。在中國大陸各口岸陸續擁有碼頭,倉庫和駁船隊等各種資產,與後續其他不同經營實體一起形成組織嚴密的資本集團。
第41行: 第41行:
20世紀初,何氏家族成為支持同盟會和孫中山革命事業的重要力量之一。他們通過提供資金、物資和政治支持,幫助孫中山進行反清革命。
20世紀初,何氏家族成為支持同盟會和孫中山革命事業的重要力量之一。他們通過提供資金、物資和政治支持,幫助孫中山進行反清革命。


家族領袖何萬山將其家族位於廣州的別墅用作秘密會議的場所,為革命黨人提供庇護、軍火和資金支持。孫中山曾多次感謝何氏父子對革命事業的貢獻,稱「革命成功受惠於何氏之力助」。
家族領袖何萬山將其家族位於廣州的別墅用作秘密會議的場所,為革命黨人提供庇護、軍火和資金支持。孫中山曾多次感謝何氏對革命事業的貢獻,稱「革命成功受惠於何氏之力助」。


1911年11月8日,在何萬山勸說下,廣東水師提督李准和新軍第二十五鎮統制龍濟光同意反正,民軍聲勢浩大,兩廣總督張鳴岐被迫召集各界代表在廣東諮議局討論廣東獨立問題,決定次日宣佈廣東獨立。
1911年11月8日,在何萬山勸說下,廣東水師提督李准和新軍第二十五鎮統制龍濟光同意反正,民軍聲勢浩大,兩廣總督張鳴岐被迫召集各界代表在廣東諮議局討論廣東獨立問題,決定次日宣佈廣東獨立。
第100行: 第100行:


何氏家族憑藉其歷史積累的財富和影響力,至今仍為亞洲最富有的家族之一。家族的企業網絡遍及亞洲、歐洲和北美,並在全球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何氏家族憑藉其歷史積累的財富和影響力,至今仍為亞洲最富有的家族之一。家族的企業網絡遍及亞洲、歐洲和北美,並在全球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 一等太古侯何世國(1602-1672)
* 一等怡和公何鴻鏗(1624-1694)
* 一等怡和公何宗林(1652-1752)
* 一等怡和公何權義(1680-1776)
* 一等怡和公何開平(1710-1765)
* 一等怡和公何國瑩(1731-1810)
* 一等怡和公何秉鑑(1769-1870)
* 威廉·渣甸(1784-1843)-何玉喬(1815-1895)
* 尊貴的何萬山爵士(1838-1924)
* 香港的何文紳勳爵(1869-1960)
2,4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