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寧華族」:修訂間差異

增加 3,109 位元組 、​ 2022年8月6日 (星期六)
無編輯摘要
imported>Marcus A Ho
(建立內容為「'''慶寧華族'''是希望帝國仿照日本華族所設的貴族階層。正式確立「'''華族制度'''」的《'''華族法案'''》制定於1885年5月6日。目前,慶寧華族共有15,000家;以華族家庭人口平均7人計算,華族總數占慶寧總人口約一萬四千分之一。慶寧華族只保留排名名單中的優先順序、祖傳府邸的權利、與君主私人會面、以及每月從華族援助基金獲取50,000希望幣援…」的新頁面)
 
imported>Marcus A Ho
無編輯摘要
第1行: 第1行:
'''慶寧華族'''是希望帝國仿照日本華族所設的貴族階層。正式確立「'''華族制度'''」的《'''華族法案'''制定於1885年5月6日。目前,慶寧華族共有15,000家;以華族家庭人口平均7人計算,華族總數占慶寧總人口約一萬四千分之一。慶寧華族只保留排名名單中的優先順序、祖傳府邸的權利、與君主私人會面、以及每月從華族援助基金獲取50,000希望幣援助的權利。  
'''慶寧華族'''是希望帝國仿照日本華族所設的貴族階層。華族前身貴族之出現始於1802年6月17日頒佈的《榮譽法案》,正式確立「'''華族制度'''」的《榮譽法案》頒佈《榮譽法案》於1899年安顯改革。目前,慶寧華族共有15,000家;以華族家庭人口平均7人計算,華族總數占慶寧總人口約一萬四千分之一。慶寧華族只保留排名名單中的優先順序、祖傳府邸的權利、與君主私人會面、以及每月從華族援助基金獲取50,000希望幣援助的權利。  


== 歷史 ==
== 歷史 ==
1885年,希望帝國仿照日本頒佈《華族法案》,將族分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五個等級,爵位世襲。其授爵基準為:
1802年,希望帝國仿照英國頒佈《榮譽法案》,將族分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五個等級,爵位世襲。其授爵基準為:


慶寧十大家族後代公爵;其餘開國元勳嫡系後封侯慶寧家族旁系後封伯;其餘開國元勳旁系後封子;現職大臣封男
- 開國元勳分別封不同爵位
 
- 子女降一級襲封,但只有長子繼承原頭銜,此後如此類推,直至降封為平民為止
 
的1899年,作為安顯改革的一部分,希望帝國仿照日本,修訂《榮譽法案》,改稱貴族為華族,又設立華族救濟金,並允許華族建立華族宮。
 
== 公爵 ==
{| cellpadding="4" cellspacing="0" style="margin: 0 0 1em 1em; border:1px solid #cccccc; text-align:center; empty-cells:show; border-collapse:collapse;" border="1"
|- bgcolor="#002366"
| colspan="7" align="center" bgcolor="#add8e6" |<small>'''北原何氏'''</small>
|-
| width="40" align="center" |傳位|| width="120" align="center" |榮典|| width="60" align="center" |姓名|| width="60" align="center" |在位年數|| width="205" align="center" |在位時間(公曆)|| width="110" align="center" |備註
|-
| align="center" |<small>第1</small>||<small>北原公爵</small>||<small>[[何西]]</small>||<small>52年</small>||<small>公元1802年-公元1854年</small>||<small>開國元勳</small>
|-
| align="center" |<small>第2</small>||<small>北原公</small>||<small>[[何士臣]]</small>||<small>37年</small>||<small>公元1854年-公元1891年</small>||<small>慶寧行行主</small>
|-
| align="center" |<small>第3代 </small>||<small>北原公爵</small>||<small>[[何鑄臣]]</small>||<small>22年</small>||<small>公元1891年-公元1913年</small>||<small>最高法院首席法官</small>
|-
| align="center" |<small>第4代 </small>||<small>北原公爵</small>||<small>[[何文錦]]</small>||<small>43年</small>||<small>公元1913年-公元1956年</small>||<small>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small>
|-
| align="center" |<small>第5</small>||<small>北原公</small>||<small>[[何成坤]]</small>||<small>24年</small>||<small>公元1956年-公元1980年</small>||<small>財政大臣</small>
|-
| align="center" |<small>第6</small>||<small>北原公</small>||<small>[[何世昌]]</small>||<small>13年</small>||<small>公元1980年-公元1997年</small>||<small>財政大臣</small>
|-
| align="center" |<small>第7代 </small>||<small>北原公爵</small>||<small>[[何宏昌]]</small>||<small>23年</small>||<small>公元1997年-公元2020年</small>||<small>慶寧行行主</small>
|-
| align="center" |<small>第8代 </small>||<small>北原公爵</small>||<small>[[何禮臣]]</small>||<small></small>||<small>公元2020年-</small>||<small>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small>
|}
{| cellpadding="4" cellspacing="0" style="margin: 0 0 1em 1em; border:1px solid #cccccc; text-align:center; empty-cells:show; border-collapse:collapse;" border="1"
|- bgcolor="#002366"
| colspan="7" align="center" bgcolor="#add8e6" |<small>'''明雲北辰氏'''</small>
|-
| width="40" align="center" |傳位|| width="120" align="center" |榮典|| width="60" align="center" |姓名|| width="60" align="center" |在位年數|| width="205" align="center" |在位時間(公曆)|| width="110" align="center" |備註
|-
| align="center" |<small>第1代 </small>||<small>明雲公</small>||<small>[[北辰士祈]]</small>||<small>年</small>||<small>公元1802年-公元年</small>||<small>開國元勳</sm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