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皇宮(香港)

出自合眾百科 Unitedbook

英皇宮(英文:King's House),是香港何文紳家族的官邸,位於香港島太平山頂柯士甸山道。公館於1902年興建,由公和洋行設計,生利建築承建,作為香港總督的山頂別墅,並被改名為英皇宮(King's House),後於1906年由香港政府轉售予何文紳勳爵。該建築已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建築[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於1902年落成的別墅仿照蘇格蘭式大宅的維多利亞式建築風格興建,以花崗石(即麻石)作為建築材料。別墅佔地約1,000平方米,樓高兩層。而守衛室則屬於文藝復興式建築設計,佔地約100平方呎,為一座單層建築。

歷史[編輯 | 編輯原始碼]

英皇宮前身是1862年設立的英軍療養院,於1867年由香港總督麥當奴向英國軍隊購買,興建成為木造的避暑小屋。於1874年,被颱風吹塌。雖然當時再度重建,然而於次年被白蟻侵蝕,避暑小屋遂荒廢。

至1892年,香港總督羅便臣委任工務局主管谷柏在該址設計新別墅。然而於1894年,鼠疫爆發,使到計劃一度暫停。1900年,香港總督卜力重新提出計劃,由於他不喜歡工務局的設計方案,遂委託建築商公和洋行重新設計新別墅,由生利建築建造,費用高達97,000港元,於1902年建成。此棟別墅當時被形容為「山頂最宏偉最美觀的建築物」。

1906年何文紳向香港總督會同行政局申請獲准購買荒廢的港督山頂避暑小屋,並委託怡和旗下建築商重新設計別墅成家族大宅,費用高達1,000,000港元。大宅被重新命名為英皇宮(King's House)。

二戰日治時期,由於何文紳侄子何成坤為大日本帝國傀儡國大慶寧帝國皇帝及明治天皇女婿,何文紳一家得以繼續在英皇宮居住並享有特權待遇,而不是如當時其他名門般被當成傀儡或關入集中營。公館因此為香港極少數並未被戰火摧殘的戰前豪宅。1945年,抗戰勝利,公館被英軍短暫徵用作指揮中心,用於協助重建香港。隨著戰爭結束,公館歸還給何家,並恢復為他們的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