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茵蘭

出自合眾百科 Unitedbook

萊茵蘭王國 (德語:Königreich Rheinland) 為一單一制君主立憲議會憲政國家,首都為杜塞道夫,國家元首為萊茵蘭國王,經濟主要以工業、服務業、機械加工製造業為主,萊茵蘭王國為1918年柏林協議支解德意志帝國所成立,並於1920年與普盧斯亞簽訂柯尼斯堡安保協議共同協防。。萊茵蘭本作地理名詞,但也蘊含政治與文化意義。它曾是普魯士的省份,稱為萊茵省 (Rheinprovinz) 或萊茵普魯士 (Rheinpreußen),萊茵蘭在帝國公約中的地位不亞於奧地利與普盧斯亞,與奧國、普盧斯亞、巴伐利亞並稱「日耳曼四柱」。

萊茵蘭亦被譽為「中歐的經濟發電機」,為中歐、甚至整個歐洲數一數二的商業中心,其首都圈更是整個國家的經濟引擎。

地理[編輯 | 編輯原始碼]

該地區向西延伸至與盧森堡、比利時和荷蘭的邊界;在東部,它包括了沿河的城鎮和貝吉士地區,直至威斯特伐利亞(Siegerland)和黑森地區。延伸到南部的北帕拉丁高地,除了薩爾州之外,這一地區或多或少地與該術語的現代用法相吻合。

南部和東部地區主要是山地(威斯特瓦爾德、洪斯呂克、西本格比爾格、陶努斯和埃菲爾),被河谷切割,主要是中萊茵河直到賓根(或很少在與內卡河和科隆[2]匯合處之間)及其阿爾、摩澤爾和納河支流。北德平原的邊界以魯爾河下游為標誌。在南部,河流切斷了魯爾山丘。

該地區包括了魯爾工業區的西部和科隆低地。萊茵地區較大的城市有:亞琛、波恩、科隆、杜伊斯堡、杜塞爾多夫、埃森、科布倫茨、克雷菲爾德、勒沃庫森、美因茨、門興格拉德巴赫、魯爾區的米爾海姆、奧伯豪森、雷姆沙伊德、索林根、特里爾和伍珀塔爾。

地名以及當地的姓氏往往可以追溯到法蘭克人的遺產。萊茵河西岸的土地具有強烈的羅馬影響的特點,包括葡萄種植。在核心地區,大部分人口都是天主教會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