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宗」:修訂間差異

增加 425 位元組 、​ 2023年11月11日 (星期六)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第1行: 第1行:
{{慶寧大陸君主|名稱=景泰宗|後景朝代數=1|前任=[[景英宗]](前景朝)|繼任=[[景光宗]]|年號=[[永慶]]|姓名=李昌|出生年=公元515年|逝世年=公元595年|皇后=昭仁皇后何氏|諡號=泰宗|父親=景瀛宗李國|嫡母=昭貴妃周氏|嫡子=景光宗李崇}}
{{慶寧大陸君主|名稱=景泰宗|後景朝代數=1|前任=[[景英宗]](前景朝)|繼任=[[景光宗]]|年號=[[永慶]]|姓名=李昌|出生年=公元515年|逝世年=公元595年|皇后=昭仁皇后何氏|諡號=泰宗|父親=景瀛宗李國|嫡母=昭貴妃周氏|嫡子=景光宗李崇}}


'''景泰宗''',姓'''''',諱'''昌'''(公元516年—公元595年),後景朝開國之君,公元555年至公元595年就位。在位期間,景朝位於慶寧史上最繁盛的時期之一的「[[泰仁盛世]]」,在位期間,泰宗勵精圖治,開創九品中正制與三省六部制,並首次統一全慶寧大陸,讓景朝成為慶寧史上首個大一統皇朝,也改革了曆法以及醫學,且讓史書與傳奇成為慶寧文學主流。
'''景泰宗李昌'''(公元516年—公元595年),後景朝開國之君,公元555年至公元595年就位。在位期間,景朝位於慶寧史上最繁盛的時期之一的「[[泰仁盛世]]」,在位期間,泰宗勵精圖治,知人善任,下屬政府開創九品中正制與三省六部制,並首次統一全慶寧大陸,讓景朝成為慶寧史上首個大一統皇朝,也改革了曆法以及醫學,且讓史書與傳奇成為慶寧文學主流。


死後諡為泰宗,並為後世學者高度評價為慶寧最英明的幾個君主之一,全國各地也有紀念他的遺跡,比如1955年為了紀念泰宗登基1400年而建立的泰宗直轄市。
死後諡為泰宗,並為後世學者高度評價為慶寧最英明的幾個君主之一,也是慶寧中世紀最開明的君主。由於其超凡脫俗而虔誠的性格,泰宗極信任法皇大相國何鑄奉,更冊封其為北原王、上柱國神武輔政大將軍並加封為神武法皇。因為其成就首個大一統皇朝的壯舉,慶寧全國各地也有紀念他的遺跡,比如1955年為了紀念泰宗登基1400年而建立的泰宗直轄市。


== 生平 ==
== 生平 ==
第17行: 第17行:
公元553年,孝宗駕崩,英宗繼位,登基大典當天便已遭李昌質疑其執政能力,李宗迫不得已封李昌為攝政王兼監國大臣之首,李昌成為攝政王後便大肆將朝廷眾臣換為自己的親信,並稱「為保江山永固,應立攝政王李昌為帝」。
公元553年,孝宗駕崩,英宗繼位,登基大典當天便已遭李昌質疑其執政能力,李宗迫不得已封李昌為攝政王兼監國大臣之首,李昌成為攝政王後便大肆將朝廷眾臣換為自己的親信,並稱「為保江山永固,應立攝政王李昌為帝」。


公元555年,李昌逼迫英宗禪讓於自,前景朝宣告滅亡,並改元[[永慶]],是為英宗之變。
公元555年,李昌獲得義弟何鑄奉支持。何鑄奉以國教萬和教領袖法皇身分代雙帝大神宣召,指英宗已失天命,應當禪讓於李昌,英宗沒法不從。,前景朝宣告滅亡,並改元[[永慶]],是為英宗之變。


=== 登基稱帝 ===
=== 登基稱帝 ===
第34行: 第34行:


=== 統一慶寧 ===
=== 統一慶寧 ===
永慶二年,北方[[北江汗國]]擅自殺害身為邊境貿易主官的景朝皇親國戚李昌隨即派二皇子李丹與第一悍將北凌王[[文風]],而北江汗國在永慶四年被歸化為藩屬國,最後也在景光宗時期被併吞。
永慶二年,北方[[北江汗國]]擅自殺害身為邊境貿易主官的景朝皇親國戚。在何鑄奉李昌隨即派第一悍將北凌王何鑄造臣及二皇子李丹,而北江汗國在永慶四年被歸化為藩屬國,最後也在景光宗時期被併吞。


永慶四年,北江汗國被歸化後,泰宗隨派遣太子李崇出征銘國<ref>此前銘國仍盡忠於前景皇室,尚未效忠於新帝。</ref>,於永慶五年歸化,統一東部,至此慶寧大陸已以盡收景朝體制下,事實上統一全慶寧,而最後在景朝敬宗中興之時全部收歸中央。
永慶四年,北江汗國被歸化後,泰宗隨派遣太子李崇出征銘國<ref>此前銘國仍盡忠於前景皇室,尚未效忠於新帝。</ref>,於永慶五年歸化,統一東部,至此慶寧大陸已以盡收景朝體制下,事實上統一全慶寧,而最後在景朝敬宗中興之時全部收歸中央。
2,49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