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
次編輯
無編輯摘要 |
無編輯摘要 |
||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 |||
第22行: | 第22行: | ||
|colour1 = FF0000 | |colour1 = FF0000 | ||
|party1 = '''[[中國社會黨]]''' | |party1 = '''[[中國社會黨]]''' | ||
|1data1 = ''' | |1data1 = '''186,111,044''' | ||
|2data1 = ''' | |2data1 = '''22.79%''' | ||
|3data1 = '''1541''' | |3data1 = '''1541''' | ||
|4data1 = '''52.31%''' | |4data1 = '''52.31%''' | ||
第32行: | 第32行: | ||
|running_mate2 = [[連戰]] | |running_mate2 = [[連戰]] | ||
|party2 = [[中國國民黨]] | |party2 = [[中國國民黨]] | ||
|1data2 = | |1data2 = 180,561,809 | ||
|2data2 = | |2data2 = 22.11% | ||
|3data2 = 1406 | |3data2 = 1406 | ||
|4data2 = 47.73% | |4data2 = 47.73% | ||
第42行: | 第42行: | ||
|running_mate3 = [[郝伯村]] | |running_mate3 = [[郝伯村]] | ||
|party3 = [[中國國家黨]] | |party3 = [[中國國家黨]] | ||
|1data3 = | |1data3 = 29,562,811 | ||
|2data3 = | |2data3 = 3.62% | ||
|image4 = [[File:汪洋_1995.jpg|100x100px]] | |image4 = [[File:汪洋_1995.jpg|100x100px]] | ||
第50行: | 第50行: | ||
|running_mate4 = [[北辰玄]] | |running_mate4 = [[北辰玄]] | ||
|party4 = [[中國自由黨]]-[[中國民主黨]] | |party4 = [[中國自由黨]]-[[中國民主黨]] | ||
|1data4 = | |1data4 = 170,598,652 | ||
|2data4 = | |2data4 = 20.89% | ||
|image5 = [[File:立法委員吾爾開希·多萊特官方肖像.jpg|100x100px]] | |image5 = [[File:立法委員吾爾開希·多萊特官方肖像.jpg|100x100px]] | ||
第58行: | 第58行: | ||
|running_mate5 = [[柴玲]] | |running_mate5 = [[柴玲]] | ||
|party5 = 無黨籍(青年黨支持) | |party5 = 無黨籍(青年黨支持) | ||
|1data5 = | |1data5 = 51,122,430 | ||
|2data5 = | |2data5 = 6.26% | ||
|image6 = [[File:余華肖像.jpg|100x100px]] | |image6 = [[File:余華肖像.jpg|100x100px]] | ||
第66行: | 第66行: | ||
|running_mate6 = [[姜文]] | |running_mate6 = [[姜文]] | ||
|party6 = [[人民民主同盟]] | |party6 = [[人民民主同盟]] | ||
|1data6 = | |1data6 = 48,917,469 | ||
|2data6 = 25.24% | |2data6 = 25.24% | ||
|image7 = [[File: | |image7 = [[File:方勵之1995.jpg|100x100px]] | ||
|colour7 = 000000 | |colour7 = 000000 | ||
|nominee7 = [[ | |nominee7 = [[方勵之]] | ||
|running_mate7 = [[ | |running_mate7 = [[劉賓雁]] | ||
|party7 = 無黨籍 | |party7 = 無黨籍 | ||
|1data7 = | |1data7 = 25,887,876 | ||
|2data7 = | |2data7 = 3.17% | ||
|image8 = [[File:陳履安院長.jpg|100x100px]] | |image8 = [[File:陳履安院長.jpg|100x100px]] | ||
第82行: | 第82行: | ||
|running_mate8 = [[趙少康]] | |running_mate8 = [[趙少康]] | ||
|party8 = [[新黨]] | |party8 = [[新黨]] | ||
|1data8 = | |1data8 = 123,886,144 | ||
|2data8 = | |2data8 = 15.17% | ||
|map_image = | |map_image = | ||
第103行: | 第103行: | ||
1990年的第八屆國民大會選舉是自1954年後首屆有左翼政黨參加的國民大會選舉,最終國民黨在3000餘席中取得四成席位,改稱社會黨的前共產黨溫和派在胡耀邦的領導下則取得三成五席位,民主黨獲一成,其餘政黨瓜分餘下席次,國民黨守住在國民大會的席次優勢;但在同日舉行的立法院選舉中,社會黨奪得326席,以一席之差勝過國民黨,結束了國民黨自1948年行憲以來於立法院的第一大黨地位,以及1954年起的三分之二優勢席次。此選舉結果令「非主流派」大為不滿,派內更因而萌生另行推舉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的念頭。 | 1990年的第八屆國民大會選舉是自1954年後首屆有左翼政黨參加的國民大會選舉,最終國民黨在3000餘席中取得四成席位,改稱社會黨的前共產黨溫和派在胡耀邦的領導下則取得三成五席位,民主黨獲一成,其餘政黨瓜分餘下席次,國民黨守住在國民大會的席次優勢;但在同日舉行的立法院選舉中,社會黨奪得326席,以一席之差勝過國民黨,結束了國民黨自1948年行憲以來於立法院的第一大黨地位,以及1954年起的三分之二優勢席次。此選舉結果令「非主流派」大為不滿,派內更因而萌生另行推舉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的念頭。 | ||
=== 二月政爭 === | |||
1990年2月,正值第八屆國民大會召開並選舉總統、副總統前夕,國民黨「非主流派」李煥、林洋港、蔣緯國、郝柏村四巨頭會商,決議提出分割和分別票選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提名案、又打算推舉林蔣搭配。爾後2月11日,在國民黨臨中全會表決孫運璿、蔣緯國代表國民黨參選正副總統一案時,李煥隨即舉手表示應將總統、副總統提名案分開辦理,並反對全體舉手鼓掌,提議應採取票選決定,隨後林洋港亦發言要求主席休會,現在去印選票,然後在下午投票表決「起立鼓掌」或「無記名投票」表決。李煥與林洋港的發言被視為「非主流派」和「主流派」的公開決裂。但會議主席謝東閔並未休會,而決定迅速進行表決。後在國民黨180名中央委員中,贊成分割兩案和票選的有70票,而反對的有99票,正式決定以起立鼓掌形式決定由孫運璿、蔣緯國代表國民黨參選正副總統一,「非主流派」的翻案功敗垂成。由於李煥、林洋港、郝柏村的公開發言支持票選以帶動聲勢,暴露出「非主流派」確實有意將孫運璿拉下台,埋下了兩派日後在修憲事宜上的衝突。 | 1990年2月,正值第八屆國民大會召開並選舉總統、副總統前夕,國民黨「非主流派」李煥、林洋港、蔣緯國、郝柏村四巨頭會商,決議提出分割和分別票選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提名案、又打算推舉林蔣搭配。爾後2月11日,在國民黨臨中全會表決孫運璿、蔣緯國代表國民黨參選正副總統一案時,李煥隨即舉手表示應將總統、副總統提名案分開辦理,並反對全體舉手鼓掌,提議應採取票選決定,隨後林洋港亦發言要求主席休會,現在去印選票,然後在下午投票表決「起立鼓掌」或「無記名投票」表決。李煥與林洋港的發言被視為「非主流派」和「主流派」的公開決裂。但會議主席謝東閔並未休會,而決定迅速進行表決。後在國民黨180名中央委員中,贊成分割兩案和票選的有70票,而反對的有99票,正式決定以起立鼓掌形式決定由孫運璿、蔣緯國代表國民黨參選正副總統一,「非主流派」的翻案功敗垂成。由於李煥、林洋港、郝柏村的公開發言支持票選以帶動聲勢,暴露出「非主流派」確實有意將孫運璿拉下台,埋下了兩派日後在修憲事宜上的衝突。 | ||
第109行: | 第110行: | ||
對此總統府方面利用不同方法與林洋港接觸,包括請出經雙方同意的國民黨內「八大老」見面。同月5日,「八大老」接著在南京與李煥、郝柏村、林洋港與蔣緯國見面。而按事後報告,雙方同意由孫運璿在3月7日中常會發表一篇平息政爭的講話後,再由林宣布退選,蔣則繼續任副總統候選人。 | 對此總統府方面利用不同方法與林洋港接觸,包括請出經雙方同意的國民黨內「八大老」見面。同月5日,「八大老」接著在南京與李煥、郝柏村、林洋港與蔣緯國見面。而按事後報告,雙方同意由孫運璿在3月7日中常會發表一篇平息政爭的講話後,再由林宣布退選,蔣則繼續任副總統候選人。 | ||
3月9日下午二時,林洋港在未告知「反 | 3月9日下午二時,林洋港在未告知「反孫聯盟」其他三位巨頭下,於南京發表「不候選聲明」宣佈退選,並表明自己支持孫運璿任總統。當時李煥正在因事外出,直到中視新聞播出這項消息時,才知道盟友棄他而去。其後,自日本返臺的蔣孝武也召開記者會,抨擊他的二叔蔣緯國「爭謀權位,互不相讓,好高騖遠,置本黨理想於不顧」,更以不願浪費無謂時間,一秒鐘也不願付出的態度,不屑勸退他的二叔,造成蔣緯國相當難堪,使蔣緯國失去與林洋港一同競選副總統的正當性。隨後蔣緯國在翌日亦在南京召開記者會,表明自己「只會是孫院長的副總統」、「會盡心盡力扶助孫院長」。國民黨自始形成只有孫運璿和蔣緯國參選的局面。 | ||
3月21日早上9時30分,中華民國第八任總統選舉開始舉行,752名國大代表有668名參加投票。經唱票後,時任 | 3月21日早上9時30分,中華民國第八任總統選舉開始舉行,752名國大代表有668名參加投票。經唱票後,時任行政院院長孫運璿在下午1點3分以641票擊敗社會黨推舉之總書記胡耀邦,獲得當選。與他搭檔的蔣經國胞弟蔣緯國,也於隔日的副總統選舉中獲得當選。 | ||
1993年林洋港辭去司法院院長一職,按照不成文規定司法院院長請辭禮貌性須向總統報告,傳聞林洋港辭職當日和總統府約下午5點到總統府與 | 1993年林洋港辭去司法院院長一職,按照不成文規定司法院院長請辭禮貌性須向總統報告,傳聞林洋港辭職當日和總統府約下午5點到總統府與孫運璿總統會面,林提早到總統府等孫運璿,但孫運璿卻遲至5點40分才出現,會面不到10分鐘孫運璿隨即就離去。 | ||
=== 政壇大改組 === | |||
1990年舉行的立法院選舉,改稱社會黨的前共產黨溫和派在胡耀邦的領導下,以一席之差勝過國民黨。1989年6月,爆發野百合學運,同年召開國是會議,形成了「總統應由全體公民一起選出」的共識。唯當時有修改憲法權限的國民大會以執政的國民黨員占大多數,因此國民黨內能不能討論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是最大的關鍵。鑒於國民黨內「非主流派」仍擁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非主流派」主張委任選舉。總統直選的構想被壓了下來。 | |||
1992年3月,執政的國民黨舉行三中全會,但由於黨內不斷出現反對直選的聲音,因此這次會議沒能確定總統選舉方式。黨內「主流派」與「非主流派」對立越來越嚴重,民意則大多傾向簡單明快的直接選舉制。當時以社會黨為首主張直接選舉制的各黨,不斷在南京市及各市內發動遊行及靜坐抗議,強烈表達對直接選舉制的支持。 | 1992年3月,執政的國民黨舉行三中全會,但由於黨內不斷出現反對直選的聲音,因此這次會議沒能確定總統選舉方式。黨內「主流派」與「非主流派」對立越來越嚴重,民意則大多傾向簡單明快的直接選舉制。當時以社會黨為首主張直接選舉制的各黨,不斷在南京市及各市內發動遊行及靜坐抗議,強烈表達對直接選舉制的支持。 | ||
第378行: | 第374行: | ||
|style="border-bottom:4px solid #000000;"| [[File:立法委員吾爾開希·多萊特官方肖像.jpg|100x100px]]<br />'''[[吾爾開希·多萊特]]''' | |style="border-bottom:4px solid #000000;"| [[File:立法委員吾爾開希·多萊特官方肖像.jpg|100x100px]]<br />'''[[吾爾開希·多萊特]]''' | ||
|style="border-bottom:4px solid #ED2939;"| [[File:余華肖像.jpg|100x100px]]<br />'''[[余華]]''' | |style="border-bottom:4px solid #ED2939;"| [[File:余華肖像.jpg|100x100px]]<br />'''[[余華]]''' | ||
|style="border-bottom:4px solid #000000;"| [[File: | |style="border-bottom:4px solid #000000;"| [[File:方勵之1995.jpg|100x100px]]<br />'''[[方勵之]]''' | ||
|style="border-bottom:4px solid #FDD731;"| [[File:陳履安院長.jpg|100x100px]]<br />'''[[陳履安]]''' | |style="border-bottom:4px solid #FDD731;"| [[File:陳履安院長.jpg|100x100px]]<br />'''[[陳履安]]''' | ||
第409行: | 第405行: | ||
*'''人民民主同盟主席(1995—)''' | *'''人民民主同盟主席(1995—)''' | ||
|align="left" style="font-size:smaller;vertical-align:top;"| | |align="left" style="font-size:smaller;vertical-align:top;"| | ||
*中國文 | *'''國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1983—)''' | ||
*中國天文學會副理事長 | |||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宇宙學分組組委 | |||
|align="left" style="font-size:smaller;vertical-align:top;"| | |align="left" style="font-size:smaller;vertical-align:top;"| | ||
*國防部部長(1990—1993) | *國防部部長(1990—1993) | ||
第436行: | 第434行: | ||
* 劍橋大學國際管理學院院士 | * 劍橋大學國際管理學院院士 | ||
|align="left" style="font-size:smaller;vertical-align:top;"| | |align="left" style="font-size:smaller;vertical-align:top;"| | ||
|align="left" style="font-size:smaller;vertical-align:top;"| | |align="left" style="font-size:smaller;vertical-align:top;"| | ||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 |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 | ||
第442行: | 第440行: | ||
*魯迅文學院 | *魯迅文學院 | ||
|align="left" style="font-size:smaller;vertical-align:top;"| | |align="left" style="font-size:smaller;vertical-align:top;"| | ||
* | *北京大學物理系 | ||
*亞利桑那大學物理系教授 | |||
|align="left" style="font-size:smaller;vertical-align:top;"| | |align="left" style="font-size:smaller;vertical-align:top;"| | ||
* 美國紐約大學數學博士 | * 美國紐約大學數學博士 | ||
第537行: | 第536行: | ||
|- | |- | ||
| style="background-color:#000000;color:#FFFFFF" | 6 | | style="background-color:#000000;color:#FFFFFF" | 6 | ||
| [[ | | [[方勵之]]、[[劉賓雁]] | ||
| 無黨籍 | | 無黨籍 | ||
| 25,887,876 | | 25,887,876 | ||
第591行: | 第590行: | ||
[[分類:使用过时图像语法的页面]] | [[分類:使用过时图像语法的页面]] | ||
[[分類:含無效檔案連結的頁面]] | [[分類:含無效檔案連結的頁面]] | ||
[[分類:中華民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