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東幌公學」:修訂間差異

增加 2,673 位元組 、​ 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無編輯摘要
(文字取代 - "Buckeun" 取代為 "Northburgh")
無編輯摘要
 
第30行: 第30行:
| fax =  
| fax =  
| website =  
| website =  
|校園面積=700英畝|chancellor=北原公爵何禮臣親王|religious_affiliation=聖公會高教會派|alumni=北原公爵何禮臣<br>四都親王施德昭<br>景祥太上女皇施文慶<br>錢泰多<br>|student_union=Dukesman}}'''東幌的北原公爵書院'''(英語:'''The College of The Duke of Northburgh in Astavon;'''簡稱'''東幌公學'''('''Astavon College''');前稱堯學宮),座落於[[希望帝國]][[北原府]][[東幌]]周邊範圍。公學前身堯學宮由堯德帝皇帝哈努亞雅皇帝創建於公元前25世紀,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學校。東幌公學最初是一個為貴族子弟提供教育的機構,因其歷史、財富和被稱為老東幌人(Old Astavonians)的著名校友而聞名。
|校園面積=700英畝|chancellor=北原公爵何禮臣親王|religious_affiliation=聖公會高教會派|alumni=北原公爵何禮臣<br>四都親王施德昭<br>景祥太上女皇施文慶<br>錢泰多<br>|student_union=Dukesman}}'''東幌的北原公爵書院'''(英語:'''The College of The Duke of Northburgh in Astavon;'''簡稱'''東幌公學'''('''Astavon College''');前稱堯學宮),座落於[[希望帝國]][[北原府]][[東幌]]周邊範圍。公學歷史可追溯到戰時代寧國太學,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學校。東幌公學最初是一個為貴族子弟提供教育的機構,因其歷史、財富和被稱為老東幌人(Old Astavonians)的著名校友而聞名。學校已開始轉型為男女同校,並從2022年9月起接受女學生入學,在此之前,該校為男性寄宿學校已超過3000年


18世紀末,北原公何西希望為貴族提供西式教育,並擴大慶寧的國際影響力,因此將堯學宮改組為亞瑟書院。由於貴族們爭相讓自己的子女入學,亞瑟書院很快就成為了身份的象徵。1802年希望帝國成立後,學校更名為'''東幌的北原公爵書院'''。
18世紀末,北原公何西希望為貴族提供西式教育,並擴大慶寧的國際影響力,因此將堯學宮改組為亞瑟書院。由於貴族們爭相讓自己的子女入學,亞瑟書院很快就成為了身份的象徵。1802年希望帝國成立後,學校更名為'''東幌的北原公爵書院'''。
第38行: 第38行:
該校是慶寧最大的寄宿學校,每年收費高達500,000慶寧元,且入學需購買約200萬的學校債券,因此被稱為慶寧最昂貴的學校。
該校是慶寧最大的寄宿學校,每年收費高達500,000慶寧元,且入學需購買約200萬的學校債券,因此被稱為慶寧最昂貴的學校。


東幌公學歷來知名校友包括帝國聯邦君主[[亨利九世]]、四都親王[[施德昭]]、帝國海軍元帥[[何士臣]]、超級富豪[[錢泰多]]、以及多任[[希望帝國]][[希望帝國御前大臣|御前大臣]]等。東幌公學傳統上鼓勵學生作獨立批判思考,學生3歲起可入讀該校附屬幼稚園,7歲起升讀該校附屬小學,然後到13歲升讀中學部。學校約有學生750名,全為寄宿生,學生通常逢星期六上午校下課後,才會回家渡過周末。
東幌公學歷來知名校友包括帝國聯邦君主[[亨利九世]]、四都親王[[施德昭]]、首席御用大律師及海軍元帥[[何士臣]]、超級富豪[[錢泰多]]、以及多任[[希望帝國]][[希望帝國御前大臣|御前大臣]]等。東幌公學傳統上鼓勵學生作獨立批判思考,學生3歲起可入讀該校附屬幼稚園,7歲起升讀該校附屬小學,然後到13歲升讀中學部。學校約有學生750名,全為寄宿生,學生通常逢星期六上午校下課後,才會回家渡過周末
 
== 歷史 ==
 
=== 寧國太學 ===
寧國太學的創立可追溯至戰國時代,當時諸侯爭霸、軍政並重,文化與武略相輔相成。在這樣一個動盪的時代背景下,寧王和寧國一群賢士聯手創辦了寧國太學,旨在為貴族子弟提供嚴格的軍政訓練與經典文獻的研習。學校在最初並非僅僅局限於知識傳授,更承載著家族榮譽與國家興衰的厚重使命,成為當時少數幾所擁有系統教育理念的學府之一。
 
在寧國太學的早期歷程中,學校課程既包括學術經典、兵法與戰略,也重視詩書禮樂、天文地理等多方面知識。這種融會中外、文武兼備的教育模式,既滿足了當時貴族階層對智慧與實戰能力的雙重需求,也為後世樹立了“以學養德、以武固國”的典範。
 
=== 亞瑟書院 ===
隨著歐洲啟蒙思想逐漸傳入東方,18世紀末的慶寧社會出現了一股追求現代化、重視科學與理性的浪潮。當時著名的何西受西方教育理念影響,提出改革傳統教育體系的主張。他認為,單靠古代經典和傳統教學已難以滿足現代國家治理和國際競爭的需求,必須引進西式教育模式以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人才。
 
在這樣的背景下,原本具有濃厚慶寧傳統的寧藩書院經過大規模整頓後,轉型成立為亞瑟書院。亞瑟書院以其引入西式科學、數學、哲學和外語教育而迅速崛起,吸引了大批上流社會子弟報讀。當時,能夠進入亞瑟書院就成為一種身份象徵,學院由此成為培養國家領導人才和國際外交家的搖籃。
 
=== 東幌公學 ===
1802年,隨著希望帝國的成立,國家政治、經濟與文化迎來了全新的局面。帝國政府為彰顯新時代的精神與統一性,對全國眾多傳統機構進行改革和整合。亞瑟書院亦在此時迎來歷史性的更名,正式定名為「東幌的北原公爵書院」,寓意著學校與北原府東幌地區深厚的歷史淵源及其在國家體系中的獨特地位。
 
更名後的東幌公學在保留傳統貴族精神和文化底蘊的同時,積極引入現代科學、技術與管理知識。校方不僅聘請國際知名學者擔任教授,更在課程設置上設立了跨學科的研究中心,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批判思考和創新實驗。這種融合了東西方智慧的教育模式,使得東幌公學在短時間內成為全球頂尖寄宿學校之一,並且在國際學術交流中享有崇高聲譽


== 學年 ==
== 學年 ==
2,4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