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公約」:修訂間差異

出自合眾百科 Unitedbook
imported>DC
無編輯摘要
imported>DC
無編輯摘要
第17行: 第17行:
* 伊比利亞聯合王國
* 伊比利亞聯合王國
* 神聖盧森堡大公國
* 神聖盧森堡大公國
[[分類:國際組織]]

於 2023年1月12日 (四) 10:16 的修訂

帝國公約(德語:Kaiserlicher Pakt, KP;又稱哈布斯堡共榮圈),全稱為安全與經濟合作公約(英語:Security and Economy Cooperation Treaty Organization, SECTO)是歐洲、美洲、非洲與亞洲國家為實施全方位合作而建立的國際組織,擁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設部隊,是西方的重要軍事力量,各國之間亦進行免護照過境(申根區),促進全方位合作。這是二戰後西方陣營在軍事上實施戰略同盟的標誌,是以奧斯特奇亞普盧斯亞為首的歐洲的防務體系。

歷史沿革

帝國公約先前為皇室國際,1954年3月18日,普盧斯亞與奧斯特奇亞為了實現自我防衛、抵抗外來威脅、促進歐洲合作,公開建立帝國公約,於同年4月4日在奧地利維也納簽署《維也納協議》後正式成立,後來帝國公約成員國簽訂了《申根協議》,開啟申根區,允許各國國民之間自由往來,促進各國合作。帝國公約的最高決策機構是帝國公約理事會。理事會由成員國國家元首及政府高層組成。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最新成員智利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於1995年加入,至此帝國公約總共由橫跨世界的35個國家組成。

成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