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特奇亞合眾國
格言:Alles Erdreich ist Österreich untertan 「世界屬於奧斯特奇亞」 | |
首都 | 維也納皇家特別市 |
最大城市 | 布拉格 |
官方語言 |
德語 捷克語 波蘭語 義大利語 烏克蘭語 匈牙利語 斯洛伐克語 塞爾維亞語 羅馬尼亞語 波士尼亞語 阿爾巴尼亞語 克羅埃西亞語 斯洛文尼亞語 阿拉提亞人語 地中海亞人語 |
宗教 |
天主教 基督新教 基督教 東正教 伊斯蘭教 |
政府 | 君主立憲聯邦制 |
• 合眾國皇帝 | 卡爾二世 |
• 合眾國首相 | 亞歷山大·查倫柏 |
立法機構 | 合眾國國會 |
• 上議院 | 聯邦議會 |
• 下議院 | 州聯議會 |
GDP(PPP) | 估計 |
• 人均 | 54178(2021年) |
基尼系數 |
0.35 中 |
貨幣 | 合眾國克朗(VÖK) |
網站 austria.gov.us | |
深綠:奧斯特奇亞合眾國 淺綠:帝國公約成員 |
奧斯特奇亞合眾國(簡稱:奧國;英語:United States of Osteregia;德語:Größere Vereinigte Staaten von Österreich)是歐洲一個聯邦制君主立憲國,由哈布斯堡-洛林皇朝統治,自1935年奧匈帝國聯邦化後成立。
如今的奧斯特奇亞是一個君主立憲制的代議民主國家,下含1個皇家特別市、4個聯邦特別市以及15個州。奧斯特奇亞合眾國是世界列強之一,版圖地跨東歐、中歐和南歐,面積大小為歐洲第二,僅次於大普盧斯亞帝國;人口總數位居歐洲第二,稍遜於普盧斯亞。同時奧斯特奇亞為安全與經濟合作公約(英語:Secrurity and Economy Cooperation Treaty Organization;SECTO)的創始國與發起國,亦為當今世界的已發達國家,其中中歐都會帶與北義大利城市帶皆為世界上數一數二大的城市都會帶。奧斯特奇亞皇帝為奧國的國家元首,簡稱奧皇。奧國政府由民選的首相以及其所組織的內閣帶領。奧斯特奇亞合眾國作為一個高度發達國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三的進口國及出口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國際匯率排名世界第三,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政治[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奧斯特奇亞為多黨制國家,現屆內閣為奧斯特奇亞黑黃聯盟、奧斯特奇亞自由黨與奧斯特奇亞人民黨組成的聯合政府,現任首相為亞歷山大·查倫柏。奧斯特奇亞皇帝在行政上擁有最終決定權,因此能夠仲裁各部會之間的糾紛。奧地利的主要政黨有奧斯特奇亞黑黃聯盟、奧斯特奇亞自由黨、奧斯特奇亞人民黨、奧斯特奇亞社會民主黨、國民立憲黨、奧斯特奇亞綠黨與基督民主黨等。其中以奧斯特奇亞人民黨、奧斯特奇亞自由黨、奧斯特奇亞社會民主黨為三大黨派。
地理[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奧斯特奇亞位處中歐樞紐,鄰近許多鄰國,北面有巴伐利亞;普盧斯亞,西面與瑞士、法國接壤。南方接亞得里亞海,並與兩西西里、塞爾維亞、接壤。東面則是與烏克蘭及羅馬尼亞接壤。
此外,多瑙河流域也被稱為奧地利的動脈,貫穿中歐都會帶並直奔黑海,首都維也納亦為座落於多瑙河邊。而奧國政府也因此設立戲水節來鼓勵人民休假戲水,順道感念上帝賜予奧斯特奇亞這條生命之河。
北有喀爾巴阡山,西有阿爾卑斯山貫穿奧地利州,中有匈牙利平原,東有外西凡尼亞高原盤踞,沿海更有迪拉納山脈橫貫。最高峰為楚格峰(海拔2962米)。
歷史[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根據考古發現,奧地利在舊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活動。在羅馬以前,有多個凱爾特人的部落在此地區活動。其後羅馬帝國佔領了凱爾特王國諾里庫姆並設立為行省。
羅馬帝國衰落後奧地利曾先後被匈人、倫巴第人、東哥德人、巴伐利亞人和法蘭克人佔據。一支斯拉夫部落向阿爾卑斯地區遷移,佔據了現今奧地利的中部和東部地區,建立了卡蘭塔尼亞王國。公元788年查理曼征服了該地區,鼓勵拓殖,並引進了基督教。查理曼之後,法蘭克帝國分裂,奧地利地區成為獨立的東法蘭克王國的一部分,當時該地區被稱爲「marchia Orientalis」(拉丁語「東方邊疆領」之意),由巴伐利人領袖(後來的巴伐利亞公爵)管理。976年被封予巴奔堡王朝的利奧波德,作為對抗南斯拉夫人和匈牙利人的前線基地。
奧地利這個名字最早見諸記錄是在996年,當時寫作Ostarrîchi,亦即「東方邊疆領」(法蘭克王國之領土最東端)的古德語翻譯。1156年的小特權將奧地利升格為公國;1192年巴奔堡王朝又獲得了史泰利亞公國。1246年奧地利的腓特烈二世在萊塔河戰役中戰死後,巴奔堡王朝絕嗣,奧地利遂落入波希米亞的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二世之手。但1278年在邊疆領之戰中奧托卡二世敗於德意志的魯道夫一世,從此直至今,奧地利與其他邦國組成的奧斯特奇亞便一直受哈布斯堡王朝統治。
文化[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奧斯特奇亞是一個多元化的多民族國家,擁有許多民族的文化融合在其中,但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奧斯特奇亞的奧地利-德意志文化。
奧斯特奇亞也產生過很多著名的作曲家,例如海頓、莫扎特、舒伯特、布魯克納、老約翰·施特勞斯、小約翰·施特勞斯、馬勒、荀貝克、維博恩、博格等。其他著名的奧地利人包括物理學家玻爾茲曼、薛丁格,畫家希特勒,天文學家喬治范派爾巴赫(Georg von Peuerbach),哲學家維根斯坦,數學家哥德爾,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詩人彼特·魯塞格爾(Peter Rosegger)和畫家古斯塔夫·克林姆等。
傳統節日[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日期 | 中文名 | 德文名 | 備注 |
---|---|---|---|
1月1日 | 新年 | Neujahr | |
1月6日 | 主顯節 | Heilige Drei Könige | |
1月11日 | 皇帝誕辰 | Geburtstag des Kaisers | 奧地利現任君主誕辰 |
日期不定 | 復活節星期日 | Ostersonntag | 耶穌受難日(復活節之前2天)為法定新教節日 |
日期不定 | 復活節星期一 | Ostermontag | |
5月1日 | 國定休假日 | Staatsfeiertag | 亦為勞動節 |
日期不定 | 耶穌升天日 | Christi Himmelfahrt | 復活節40天後的星期四 |
日期不定 | 聖靈降臨節星期日 | Pfingstsonntag | |
日期不定 | 聖靈降臨節星期一 | Pfingstmontag | |
日期不定 | 基督聖體聖血節 | Fronleichnam | 聖靈降臨節11天後的星期四 |
8月15日 | 聖母升天節 | Mariae Himmelfahrt | |
10月26日 | 國慶節 | Nationalfeiertag | 1934年頒布聯邦化法案,正式邁入合眾國時期 |
11月1日 | 諸聖日 | Allerheiligen | |
12月8日 | 聖母無染原罪瞻禮日 | Mariae Empfängnis | |
12月25日 | 聖誕節 | Christtag, Weihnachten | |
12月26日 | 聖誕節翌日 | Stephanitag | |
12月31日 | 跨年日 | Silvester |
軍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奧斯特奇亞武裝力量目前有帝國公約中的維也納軍團、奧斯特奇亞國防軍以及奧斯特奇亞國土防衛隊,在千禧年改革後,國防軍已經僅剩負責各地國土防衛隊員紀律的憲兵團與負責防護皇區的奧斯特奇亞擲彈兵團,以及派駐海外或者少數的近衛軍及一般軍隊。奧地利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為合眾國皇帝,目前奧斯特奇亞的軍事調度由奧斯特奇亞軍事聯席會議負責。
奧斯特奇亞國防軍目前有215萬人,負責戍守奧斯特奇亞國土與戰時維持治安與守護國土等任務,而奧斯特奇亞在軍事科技的研發也使得奧地利的軍事開支位處全球第二,奧斯特奇亞保持的軍事科技前沿也連帶民用科技成長,也讓奧斯特奇亞的基建躍升全球最優。
行政分區[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現行奧斯特奇亞的行政區劃,法源依據為1936年4月18日所公布之《奧匈帝國聯邦化法案》中所規定的各州。目前奧地利在2005年行政區劃修正後有1個皇家特別市、4個聯邦特別市以及15個州,還有2007年行政區劃法修正案通過的剛果自治領、哈尼什群島等海外非建制合併屬地。
奧國行政區劃的界定來源自最早的奧地利帝國以王冠領地來劃分管理區域的辦法。奧斯特奇亞除維也納皇家特別市是由皇帝行法理形式任命外,所有一級行政區官員皆為民選。
而奧斯特奇亞至今保有的封建制頭銜與貴族土地所有權在1914年以後都被重新分配並虛名化,故官方的行政區劃圖中不會出現相關的封地或其他貴族屬地等標示的出現。
外交[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奧斯特奇亞合眾國外交部掌管奧國的對外事務,外交部長與國務卿皆為對外可代表國家的象徵,但國務卿直接隸屬首相,不用對國會負責,外交部長為內閣閣員,須對國會負責。奧斯特奇亞聯邦化以後,也致力於與各國保持良好的關係,至今已與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保持良好關係並互設大使館。同時外交部亦有發行奧斯特奇亞合眾國護照供國民使用。
當前合眾國除了同現任皇帝卡爾二世陛下兼任元首的4國(同為於1950年成立的泛日耳曼國家聯盟的成員)有著全方位合作夥伴的關係外,亦與以下23個國家有著全方位合作關係。如左列示:
- 大普盧斯亞帝國
- 大素蘭帝國
- 維亞森
- 烏克蘭
- 兩西西里王國
- 羅馬尼亞王國
- 伊比利亞聯合王國
- 法蘭西第三帝國
- 塞爾維亞專制國
- 保加利亞王國
- 拜占庭第二帝國
- 庫德斯坦共和國
- 黎凡特聯邦
- 諾杜斯忒自治領
- 馬格里布帝國
- 外高加索邦聯
- 教皇國(聖座)
- 塞浦路斯王國
- 大潤帝國
- 智利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 瓦薩利亞合眾國
- 艾德拉瓦王國
- 巴伐利亞王國
教育[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奧斯特奇亞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德語:Nationale Grundbildung),法源依據為1968年頒布之《國民基本教育法》(德語:Nationales Grundbildungsgesetz)所成立之國民及學齡前教育規劃署制定之政策。奧國實施六年小學(德語:Grundschule)、六年中學(德語:Mittelschule)、四年大學(德語:Die Universität)(部分校系五—七年),研究所二至四年的體制,但國內有完全中學、高中部(德語:Oberstufe)與國中部(德語:Junior High School)單獨設立的單一中學等。奧地利政府在1918年通過的教育法案也將師徒制修進法律之中,師徒制大多出現在由企業派遣人員進入技術性中學或大學中協助並教導學生以利其就業,也部分出現於學術性大學的實驗研究或高端技術研究中。
自哈布斯堡君主國瑪莉亞·特蕾莎女王的教育改革下,原先分別在1348年與1365年的布拉格大學與維也納大學得到了擴編與加強,也創辦了科希策大學(今科希策工業大學)等大學前身,普及了德語教育,加深了奧地利國內人民對奧地利的認同。目前國內大學亦高達1579所,中學高達數萬間,社區小學等更是不計其數,也使帝國人民的平均智商水準為歐洲之最。
考試制度[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奧斯特奇亞政府在中學的開始與結束都設立了考試,分別為中學入學考試(德語:Aufnahmeprüfung für die weiterführende Schule,AFWS)與大學聯合招生測驗(德語:College-Zulassungstest,CZ),得以用來篩選學生與評鑑學生學力。
經濟[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奧國的經濟主要產業為科技業、加工業、機械加工業,佔總GDP達32.87%,其次是奧國的服務業,以電商、軟體為大宗,同時奧國也有不少國際品牌如斯柯達汽車、日耳曼百貨、維也納服飾等國際大公司。2018年,被《財富雜誌》評選入前500強的企業奧國就有47家。奧國的農業為高機械化農業,5%的人口就能供給98%的全國人民,也是能夠糧食自給自足的歐洲國家之一。奧國的工業在世界上也有不錯的名聲,而政府對於要求民間企業對產品品質的把關也是相當嚴格,制訂了一系列的法案來維持住奧國產品的名聲。
第五產業[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奧國的第五產業目前由奧國文化部與民間獨立工作室、團體等共同帶起。奧國的影視、漫畫、文創、多媒體/自媒體等新興產業正在快速成長,奧國的薩爾茨堡更被譽為「歐洲的好萊塢」。不過與好萊塢不同的一點是,政府有強力推動反商業片模組化方案,就是商業大片必須要先給審查委員會審查是否有抄襲之嫌,而每次審查委員會的專案委員都大不相同,為奧國的獨立工作室給出了一條生路。奧國的遊戲產業也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奧國的遊戲工作室主要都是由大公司或者財團法人資助開發,但政府規定了工會與資方平等的相關規定,導致財團法人與大公司不能過多干涉獨立遊戲工作室,不過這也讓獨立遊戲工作室的金援不穩定。
奧斯特奇亞國家基金[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奧斯特奇亞國家基金,又稱帝國基金,最早源自於1938年由波蘭裔經濟學家讓.烏薩拉.冬德斯基提出,當時是為了利用主權基金解決剛聯邦化的帝國的財政窘困所用,隨後並在1930年大蕭條初期實施,並且在之後為奧國提供源源不絕的財源來源供養帝國的社會福利及發展內政。帝國政府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也藉由國家基金的經費避免了帝國公約各國陷於破產危機,而在吸收成功經驗後,帝國政府也在2011年將四河管理基金會改成具主權法人性質的四河基金。
科技業[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奧斯特奇亞作為科技大國,目前主要方向是基因工程、半導體、3C產品、機甲、機器人、精準制導器具以及機械等方向進行發展,而近幾年由於產業的逐漸飽和,科技業也在尋找一片新天地繼續讓奧斯特奇亞的科技前進。
政府[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基礎建設[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交通[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奧斯特奇亞的交通網絡由鐵路(奧地利高速鐵路;奧地利城際快線;奧地利國鐵),海運,空運和公路(中央高速公路;州高速公路;州際公路)組成。 奧斯特奇亞各大城市之間均有鐵路連接,奧國鐵路客運主要由國有化的帝國鐵路集團(德語:Kaiserlicher Bahn)經營。2019年時,奧國鐵路總長度約為399,000公里,鐵路路網的電氣化工程自1945年戰後便開始緊鑼密鼓的實施,同時原先在奧斯特奇亞暫時保護之下的各國也開始進行鐵路重建暨電氣化工程,至今在國內已經達成99%的鐵路電氣化。快鐵自1954年被提出,該計畫在奧托一世的支持下很快便在1957年動工建設,至今也作為連繫中歐都會帶與北義都會帶的交通樞紐。1988年,奧斯特奇亞交通部公布「光橋計畫」,宣布要打造以維也納為中心抵達各州首府的全國範圍的高速鐵路,預計總長來到100,890公里,並於2010年全數完工並通車,而各州首府基本上皆有完善的大眾交通運輸系統。
網路[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奧斯特奇亞國內在2015年由艾德內閣所提出的光輝十年計畫中的5G普及化建設所致,目前4G普及率已是100%。首個5G服務在2018年11月5日開通,而5G覆蓋率也達到了88%,預計在2023年初便可全數完工。
醫療[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奧斯特奇亞作為高社會福利國家,醫療水準更是已開發國家之最,除了護病比來到驚人的1:4(平均每1個護士只要照顧4名病人)之外,醫生比例也是在1000人中有7.68個,病床比更是每1000人就有47.58張病床。
能源[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根據奧國官方內政部主計總處2019年的數據表明,奧斯特奇亞47%的能源來自於可再生能源,其中23%為核能,奧國也是核領域技術的大國。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更是從2014年的9.3%成長至2021年的24%,根據2022年官方公布的最新數字,可再生能源與核能已經可供應全國的用電量。在再生能源發展上,奧國僅僅次於中國。
根據官方數字,2010年可再生能源行業雇用了310,000人,特別是在中小型公司。與2009年(約125,000個工作)相比,這一數字增加了約74%,並且是2004年(60,500)的兩倍多。其中約三分之二的工作被歸功於在2010年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內閣提出的可再生能源法案。
2020年,在奧國年度能源研討會上,許多專家一致表明應該採取分布向發電(Distributed Generation)轉變,並且應盡可能採取節能措施或者其他能夠提高效率的發電方式,以盡可能避免浪費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