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托一世

出自合眾百科 Unitedbook
奧托一世
Otto I
1959年美泉宮官方肖像
奧斯特奇亞合眾國皇帝
前任 卡爾一世
繼任 卡爾二世
在位 1959年5月18日-2007年1月1日(47年228天)
加冕 1959年12月30日
個人資料
出生 1912年11月20日
奧匈帝國拉克斯山麓賴歇瑙
(今屬 奧斯特奇亞合眾國
逝世 2011年7月4日(2011歲-07-04)(98歲)
 奧斯特奇亞合眾國維也納美泉宮
安葬 2011年7月16日( 奧斯特奇亞合眾國維也納皇家墓穴
2011年7月17日(心臟葬於  奧斯特奇亞合眾國潘諾恩哈爾姆千年修道院
配偶 薩克森-邁寧根公國的瑞吉納
子嗣 安德烈女大公,奈佩格嗣伯爵夫人
莫妮卡女大公,馬克達和桑坦戈羅公爵夫人
麥克拉女大公,卡格內克的胡貝圖斯伯爵夫人
加布里埃拉女大公,克里斯汀·梅斯特夫人
沃爾布加女大公,阿奇博爾德·道格拉斯伯爵夫人
卡爾二世
格奧爾格大公

奧托一世Otto I, Kaiser von Österreich,1912年11月20日-2011年7月4日),全名為弗蘭茨·約瑟夫·奧托·羅伯特·瑪麗亞·安東·卡爾·馬克斯·海因里希·西克斯圖斯·克薩韋爾·費利克斯·雷納圖斯·路德維希·加埃坦·皮烏斯·伊格納蒂烏斯·馮·哈布斯堡-洛林(Franz Josef Otto Robert Maria Anton Karl Max Heinrich Sixtus Xavier Felix René Ludwig Gaetano Pius Ignazius von Habsburg-Lothringen),是奧斯特奇亞合眾國第二任皇帝,在匈牙利被稱為烏托一世(I. Ottó),亦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大家長,同時是奧斯特奇亞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博學家。晚年因功績被許多奧斯特奇亞人民尊稱為「最偉大的奧托皇帝」或者「奧托大帝」(英語:Otto the Great,德語:Otto der Große),在奧地利之聲的百年皇帝評選中民意位列第一。

早年生活[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912年11月20日,奧托生於奧匈帝國拉克斯山麓賴歇瑙[1]的沃爾索茲城堡(位於今日的奧地利州諾因基興郡),他的父母是時為帝國皇儲夫婦、後來成為君主的卡爾一世與齊塔皇太后。出生時正值他的叔公—法蘭茲·約瑟夫一世的統治晚期。

1912年11月25日,奧托在沃托爾茨別墅接受了維也納大主教的洗禮。大主教表示選擇弗朗茨·澤維爾·納格爾作為名諱是為了讓他能日後夠以弗朗茨·約瑟夫二世之名統治奧地利。其教父為時任皇帝,也就是他的叔公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實際上由斐迪南皇儲代行[2]),他的教母是其外婆瑪莉亞·安東尼公爵夫人。

皇儲[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年僅4歲的奧托皇儲與他的父母(卡爾一世、澤塔皇后)在布達佩斯的加冕典禮上拍攝的官方肖像。

1916年11月,其叔父弗朗茨·約瑟夫一世駕崩,父親卡爾一世即位,奧托理所當然的成為奧地利帝國皇儲,也是最後一任奧匈帝國皇儲(實際全稱為「奧地利、波希米亞、匈牙利與克羅埃西亞皇儲與王儲」)。其在一戰結束後接受了家教導師的教導皇室禮儀、各方面知識。奧托能流暢的使用德語、匈牙利語、西班牙語、英語、克羅地語、法語和拉丁語。晚年也用了德語、匈牙利語、法語與西班牙語書寫了四十多本書。由於卡爾一世勤於政務,常年不歸,而其母也相信奧托會統治比現在還更廣袤的領土,因此讓他學習諸多語言。

1930年代後,奧托與社會民主工黨以及自由黨等溫和立憲派政治人物舉行了一場泛歐野餐與踏青,在這場旅遊裡,奧托以高超的社交技巧促成了兩大黨派支持聯邦化。在1936年匈牙利暴亂中,他任少尉職並參與平定匈牙利貴族的行動,但其單位鮮少參與前線戰鬥。

1940年,奧托被其父皇卡爾一世冊封為奧斯特奇亞元帥,並領兵參與對法抗戰,在林茨會戰、因斯布魯克會戰、威尼斯會戰等關鍵戰役中起到絕對性的作用,也在戰後被授予合眾國英雄勳章。

1959年5月18日,72歲的卡爾一世嚥下最後一口氣,坐在卡爾病榻旁的齊塔皇后對著當時中年的奧托說道「你的父皇已經歸天了,你現在是奧斯特奇亞合眾國皇帝了。」就奧托自傳寫道,他的臉頰也落下了幾行淚,看著自己的父親與自己的叔公團聚。而這也象徵著一個新時代的開端。

皇帝生涯[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在位初期[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奧托一世於1995年在匈牙利國會發表《九五宣言》時的演講畫面[3]

1959年5月18日,卡爾一世因病毒性肺炎駕崩,享年72歲,奧托隨即成為皇帝,被問到是否使用「弗朗茨·約瑟夫二世」作為尊號時,他回覆道「新時代,新開始。」,並使用自己的名諱「奧托」作為自己的稱號,世人稱之為「奧托一世」。由於他的特殊身份,各國對他的稱呼亦有所不同。例如奧地利他被稱為奧托·馮·哈布斯堡-洛林奧地利皇帝奧托一世奧地利的奧托,而在匈牙利,他被稱作哈布斯堡·奧托 皇帝陛下(匈牙利人習慣把姓氏放在前,與東亞類似)。

在奧托一世在位期間,奧托一世一直是帝國國內政局的一個穩定力量,40年來不曾變動,也任命過14位首相。經歷了數次奧地利國內的社會運動與社會變革以後,帝國在奧托的領導下迎來了自二戰後全新的盛世,而與帝國聯邦的冷戰自千禧年後右派政府上台後亦逐漸趨緩。

作為奧地利的國家元首,有保護憲法執行之職責,在向內的職責中,皇帝在奧地利發揮國家職能中的一部分,比如任命首相、主持國會開幕,批准樞密令、御准議會法案、會見首相、過問內閣等職權。在外向的職責上,皇帝在世界其他地方代表奧國。例如接見外國大使和日耳曼國家聯盟外交專員,接待來訪的國家元首,並訪問海外其他國家,支持奧國與世界各國的外交和經濟關係。奧托一世是奧國史上出訪最多的國君,自登基後的47年,他正式出國訪問了277次。

奧托一世上任以後,對於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展開了更大幅度的完善,,努力撫平國內民族矛盾與推行進步的民主化思想,以及穩定合眾國的制度,也鼓勵人民參與政治,他每週六晚上發表的節目「晚間談話」,時常發表一些國家政策與人民日常的看法與建議,其獨特的人格魅力也造就了皇室高人氣的良好形象,而奧托在1960年便開始前往義大利、賽拉耶佛、薩格勒布等帝國邊陲地帶視察並觀察當地官員行徑,但奧托的參訪十分特別,原本要去的地點通常都會在最後一刻被改變,也被人稱作是「捉摸不定的皇帝」,但是他這樣作的結果確實改善了很多由政治問題引發的社會問題,而奧托也提到吉普賽人的必要性跟存在性,其認為「人人皆有人權,如無人權者,則當賦予其人權。」,並利用歐洲人開化其他人種的帝國主義思想宣揚人民應該將吉普賽人移民至非洲等人煙稀少的地方開疆拓土並駐居當地,這種為了讓吉普賽人過生活的措施很快就受到廣大民眾的支持,只有少數菁英階級反對,他們認為吉普賽人這個灰色地帶的勞動力支撐了許多工作環境較差的工作,如果沒有他們,帝國很快就會陷入勞動力不足的危機。針對他們的反應,奧托也只是回了句「機甲可以戰爭,為什麼不能清潔。」,這句話也啟發了當時的奧國工程師米哈伊爾.伊斯索斯基,讓他開發出了第二代機甲與第一代勞務機甲,讓奧地利的下等工作可以由人類操作機甲來執行。1989年,隨著最後一個吉普賽人抵達利比亞,奧托也正式解決了其中一個民族問題。

1950年代與60年代對於奧托來說是最難熬的年代,民族主義浪潮與學潮的再興起嚴重打擊到了皇室威信與皇室統治的權威,奧托為此走訪帝國不同民族的聚居點,也重申聯邦制眾民族平等與民族權利共享,在他於1965年所發表的《奧地利未來》的演說中,他明確提到每個民族都是奧斯特奇亞合眾國的一份子「因我們合眾為一,所以我們強大。」,言論發表完後民意好感度直線上升,來到前所未有的94%,但部分極端大德意志主義者認為,奧托這是破壞德意志人在哈布斯堡君主國領域中原先的統治地位。翌年,在杜布切克內閣的領導下,大德意志主義被寫進《秩序維護法》的意識形態危害篇,釋憲案後來也裁決表示「大德意志主義的主張嚴重影響了公共利益與安全,因此不受帝國憲法之保障」,正式宣布大德意志主義違法。同年,奧托一世因急發性肝炎昏迷56天。

1974年,奧托一世促成「奧地利民族運動會」,奧托一世的聲望亦在以後達到了頂峰。

1992年,奧托主持了1992年維也納奧運的舉行,更在1995年主持了歐洲申根區的成立,以及在維也納的帝國公約新會議大樓落成典禮。

2003年,奧托協助外高加索各民族的調解,成功以經濟、軍事整合上逐步統一了長期戰亂的外高加索聯邦,更在隔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2005年,奧托執行了最後一次的首相任命儀式。2007年,因健康因素退位。

2011年7月4日,奧托·馮·哈布斯堡於德國的家中逝世,享年98歲。同年7月16日葬在位於奧地利維也納的家族陵墓,並由維也納總主教熊伯恩樞機(Christoph Schoenborn)在聖史蒂芬(St. Stephen)主教座堂主持殯葬彌撒,而其心臟依家族傳統在隔日的家族喪禮中下葬於匈牙利潘諾恩哈爾姆千年修道院。

奧國的角色[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政治角色[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奧托一世在匈牙利首相上任時恰逢奧地利統治匈牙利六百年的致詞演說畫面(1991年)[4]

一般認為,奧皇在現行奧國的君主立憲聯邦制當中具備諮詢權、褒奬權及警告權。現時,奧皇一職在政治上仍扮演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政治危機中,奧皇不得擁有個人的政治立場,而其職責之一是確保政局的穩定,在倒閣時選任能得到議會信任的首相而保證國家時時有政府首腦在任。具體而言,奧皇於政治上須扮演超黨派的角色,發揮穩定和平衡的作用。

幾乎每一位與奧托皇帝共事的首相都對奧皇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自他登基後每天平均有2-6個小時在工作,47年來不曾停歇,閱讀大臣與總理府送來的各式文件與法律批准案,正因如此,他也給予許多相當可靠的忠告。對於首相來說,與奧皇的會面是相當正式與嚴肅的,比聯邦議會的質詢還要來的重要許多,因為首相給奧皇的彙報通常都要更加的詳細、完整、清晰。即使是曾經批評君主制迂腐的杜布切克也在1986年的專訪說道:「雖然君主制在我的心中是新時代的絆腳石,但在奧托一世的統治下,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也讓許多不支持君主制的首相十分看重與奧皇的會面。事實上,無論左派與右派的首相執政,都對於奧皇有著極高之評價,前首相米洛什·雅克什曾表示奧皇的建議之所以富有價值,是因為他「驚人的判斷能力與對世界事務獨特的觀察角度」。

他與不同黨派中的許多政治人物都保持著友好的關係。輿論認為他最友好的首相是沃爾夫岡·許塞爾、斯蒂佩·舒瓦爾和揚·伊利埃斯庫。

在帝國公約其他國家的角色[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個人形象與生活[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子嗣[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安德烈女大公,奈佩格嗣伯爵夫人
  • 莫妮卡女大公,馬克達和桑坦戈羅公爵夫人
  • 麥克拉女大公,卡格內克的胡貝圖斯伯爵夫人
  • 加布里埃拉女大公,克里斯汀·梅斯特夫人
  • 沃爾布加女大公,阿奇博爾德·道格拉斯伯爵夫人
  • 卡爾一世,哈布斯堡家族族長,現任奧地利皇帝、合眾國最高領袖
  • 格奧爾格大公

頭銜、榮譽、徽章及旗幟[編輯 | 編輯原始碼]

評價[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以奧托一世命名的地方舉隅[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萊明頓聯邦西部大城:奧托爾堡(Ottorberg)
  • 斯諾拉韋森聯邦島嶼:奧托島(Island Otto)
  • 利比亞南部城市:奧托堡(Ottobergh)
  • 艾德拉瓦聯合王國大城:歐拓克(Ottork)

文化描寫[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參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 拉克斯山麓賴謝瑙是奧地利下奧地利邦諾因基興郡的一個市鎮。總面積89.5平方公里,總人口2736人,人口密度30.6人/平方公里。
  2. 直到1914年斐迪南皇儲在賽拉耶佛被射殺為止。
  3. 奧地利之聲:回首帝國半世紀:奧托一世的傳奇一生
  4. https://youtu.be/pc-7mjGt2g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