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安太皇太后謝穎
明安太皇太后陛下南邑謝穎(英語:Karin Nanyi,Her Imperial Majesty The Grand Empress Dowager,1949年1月20日-)是希望帝國皇室成員,明章皇帝施厚朗的第二任妻子,太上女皇施文慶的生母,以及彰德皇帝施德賢的祖母。在1974年以前的敬稱為南邑謝穎女爵,1974年-2002年的敬稱為明安皇后陛下南邑謝穎,2002-2019的敬稱為明安皇太后陛下南邑謝穎。
生涯
1949年1月20日,南邑謝穎出生在北江府的北江公爵家宅中,為時任國防大臣第五代北江公爵南邑祖術與新臺宮的施厚純郡主的第二個孩子與第一個女兒。
早年
1956年,南邑謝穎開始在北江府接受教育。由於父親在兩年前已經正式退伍,所以受到父親加強式的馬術訓練,導致國小時就已經比同齡人還要會餵馬和馴馬。
1968年,南邑謝穎進入帝國政治經濟大學就讀。同年南邑祖術公爵因為肝癌惡化逝世,兄長南邑謝景侯爵繼承公爵之位。而母親施厚純郡主則是為了減輕南邑謝景需要在生活上抽空教育弟妹的負擔,所以向皇室典儀院申請成立新宮家。由於當下南邑謝穎已經即將成年,所以母親只選擇帶走南邑謝穎的弟妹施文元和施文雅,並讓南邑謝穎自行選擇要歸附哪一邊。最後南邑謝穎選擇繼續留在南邑家,以便於將來協助兄長經營生意。
國際元媛舞會
1973年,南邑謝穎參加當時由奧斯特奇亞合眾國主辦的國際元媛舞會。在當時的舞會上與明章皇帝施厚朗相遇,據傳兩人在當晚情投意合,而後亦有不少傳聞指出明章帝或將迎娶南邑謝穎為新后。最終於1974年12月,皇室典儀院宣佈明章帝將迎娶南邑謝穎,並在1975年6月舉行封后大典。
婚前生子
自1973年的國際元媛舞會以後,南邑謝穎與明章皇帝施厚朗開始交往,並開始與施厚朗同居,而施厚朗在部分外出行程也會帶上南邑謝穎。1974年6月4日,南邑謝穎與施厚朗出訪奧斯特奇亞合眾國時,肚子突然感到激烈劇痛,被緊急送往當地醫院,並在那裏生下了施仁德(即是日後的海崎宮親王施文德)。由於當時兩人甚至沒有訂婚,並且怕影響聲譽,施厚朗決定不顧南邑謝穎哀求,選擇將施仁德留在當地交由保母照顧。直到1990年施仁德王子認祖歸宗並更名為施文德後,此事情才被公開。
皇后時期
1975年6月,南邑謝穎被明章皇帝施厚朗冊封為新后,賜后號「明安」,正式成為施厚朗的合法配偶與第二任妻子。之後,南邑謝穎陸續為施厚朗生下施文慶公主、施文詠公主與施文容公主。而在1986年,施厚朗與前妻所生的大兒子施文校離世,所以冊封與前妻所生的二兒子施文山為皇嗣宮。
1990年,年滿16歲的施文德認祖歸宗,回到了施厚朗以及南邑謝穎的身邊。由於1992年,施厚朗與前妻所生的二兒子施文山離世,於是皇嗣之位傳承到南邑謝穎所生的孩子之上。原本依照傳統,施文德應當繼承皇嗣宮之位,但施厚朗根據塞拉耶佛方面人員對於施文德的成長報告發現施文德患有亞斯伯格症,以及在私人時間因為個性冷漠與木訥而與自己的三位妹妹以及其他皇室成員與宮家成員不合,讓施厚朗以「這並非統治者該有的特質,為帝國之未來不受影響,朕必須做出抉擇」為由,在1997年破天荒地立身為長公主的施文慶為皇嗣宮,而施文德則被改封為海崎親王,設海崎宮。雖然南邑謝穎對於女兒被封為皇嗣很高興,但也同時對施文德抱有愧疚,認為是自己沒有在施文德成長期間陪伴在他身邊才造就他的疾病與個性的產生。也因為這個想法,日後在自己的孩子都已經成家立業並生下小孩後,仍特別寵愛施文德的孩子們,試圖以此彌補缺憾。
皇太后時期
2002年,明章皇帝施厚朗駕崩,廟號安理宗。施厚朗駕崩後,朝廷出現施文慶派與施文德派的鬥爭。施文慶派認為應遵循先帝遺訓,立皇嗣宮施文慶公主為帝,施文德派則認為嫡長子制傳統不可輕易改變,應當讓施文德登基為帝。最後在南邑謝穎的出面調停以及施文德再次表明支持施文慶為帝以後,此紛爭才平息。而施文慶最終成功登上帝位,年號景祥。南邑謝穎也成為了皇太后。
2009年,由於身為國舅爺的第六代北江公爵南邑謝景意外離世,讓南邑謝穎太后因為哥哥的離世而情緒低落。為了安撫南邑謝穎的心情,施文慶贈送一棟北部行宮給南邑謝穎太后,讓她能夠隨時到北部居住,以慰其思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