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寧華族」:修訂間差異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
無編輯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慶寧華族'''是希望帝國仿照日本華族所設的貴族階層,包括帝國世爵、禮節性世爵、鄉紳和鄉紳的直系親屬。華族前身貴族之出現始於1802年6月17日頒佈的《榮譽法案》,正式確立「'''華族制度'''」的《[[ | '''慶寧華族'''是希望帝國仿照日本華族所設的貴族階層,包括帝國世爵、禮節性世爵、鄉紳和鄉紳的直系親屬。華族前身貴族之出現始於1802年6月17日頒佈的《榮譽法案》,正式確立「'''華族制度'''」的《[[希望帝國華族法案|華族法案]]》於1899年安顯改革。目前,慶寧華族共有15,000家;以華族家庭人口平均7人計算,華族總數占慶寧總人口約一萬四千分之一。慶寧華族只保留排名名單中的優先順序、祖傳府邸的權利、與君主私人會面、向皇室申請推薦信以及每月從華族援助基金獲取50,000希望幣援助(僅限伯爵或以上華族)的權利。 | ||
== 歷史 == | == 歷史 == | ||
第8行: | 第8行: | ||
- 子女降一級襲封,但只有嫡長子繼承原頭銜,此後如此類推,直至降封為平民為止 | - 子女降一級襲封,但只有嫡長子繼承原頭銜,此後如此類推,直至降封為平民為止 | ||
此後的1899年,作為安顯改革的一部分,希望帝國仿照日本, | 此後的1899年,作為安顯改革的一部分,希望帝國仿照日本,頒布《華族法案》,改稱貴族為華族,又設立華族救濟金,並允許華族建立華族宮。 | ||
== 公爵 == | == 公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