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寧歷史」:修訂間差異

增加 2,051 位元組 、​ 2024年1月28日 (星期日)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第23行: 第23行:
據現今整理出來的傳說,自首個氏族周安族(慶寧語:'''Choan''';意思為天族)的建立開始,慶寧中原氏族如雨後春筍般興起。根據此時期的文字記載,此時慶寧氏族多達百餘個,各氏族的邦國林立,並開始有了清晰的社會及政治架構。
據現今整理出來的傳說,自首個氏族周安族(慶寧語:'''Choan''';意思為天族)的建立開始,慶寧中原氏族如雨後春筍般興起。根據此時期的文字記載,此時慶寧氏族多達百餘個,各氏族的邦國林立,並開始有了清晰的社會及政治架構。


隨著時間遞進,各氏族國開始相互兼併,並分成了上中原由原周安族領導的永興氏族(慶寧語:'''Yohan''';意思為神聖之族),以及下中原的堯德氏族。最終,在公元前約3000年,永興氏族族長弗哈亞雅統一了上中原,建立了'''大周帝國'''(慶寧語:'''Choan Tegake''',意思為天之國),堯德氏族族長瑪哈亞雅則建立了'''大堯帝國'''(慶寧語:'''Yutak Tegake''',意思為地之國),自此開展了千餘年的中原兩帝時期。
隨著時間遞進,各氏族國開始相互兼併,並分成了上中原由原周安族領導的永興氏族(慶寧語:'''Yohan''';意思為神聖之族),以及下中原的堯德氏族。最終,在公元前約3000年,永興氏族族長弗哈亞雅統一了上中原,建立了'''大周帝國'''(慶寧語:'''Choan Tegake''',意思為天之國),堯德氏族族長瑪哈亞雅則建立了'''大堯帝國'''(慶寧語:'''Yutak Tegake''',意思為地之國),自此開展了千餘年的中原兩帝時期。


=== 中原兩帝時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418年)''' ===
=== 中原兩帝時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418年)''' ===
公元前3000年,慶寧文字史首次成體系的刀文出現。
公元前3000年,慶寧文字史首次成體系的刀文出現。


== 大統時期'''公元前1418年至公元前972年)''' ==
== 晉朝統時期'''公元前1418年-前972年)''' ==
主條目:晉朝


=== 晉朝大一統時期('''公元前1418年-前972年)''' ===
公元前1418年,大周皇帝啟亞雅(慶寧語:'''Kiaya''')迎娶大堯女帝納亞拉(Nal'ara),正式統一中原上下帝國,建立首個大一統皇朝,定都文寧<ref>今山川都豚丘區附近,確切位置已不可考</ref>。
公元前1418年,大周皇帝啟亞雅(慶寧語:'''Kiaya''')迎娶大堯女帝納亞拉(Nal'ara),正式統一中原上下帝國,建立首個大一統皇朝,定都文寧<ref>今山川都豚丘區附近,確切位置已不可考</ref>。


啟亞雅改國號為'''大晉帝國'''(慶寧語:'''Jina Tegake''',意思為統一帝國),是為晉大帝。晉大帝與皇后育有兩子,長子杰金亞雅後繼位為晉二帝,次子居樂亞雅則以前大堯皇帝頭銜'''何佳臣'''為姓,獲封'''堯王''',承襲堯德氏族總帥並建立[[何佳臣家族]],為晉國權力最大的諸侯,地位及權力僅次於晉天子。
啟亞雅改國號為'''大晉帝國'''(慶寧語:'''Jina Tegake''',意思為統一帝國),是為晉大帝。晉大帝與皇后育有兩子,長子杰金亞雅後繼位為晉二帝,次子居樂亞雅則以前大堯皇帝頭銜'''何佳臣'''為姓,獲封'''[[堯國|堯王]]''',承襲堯德氏族總帥並建立[[何佳臣家族]],為晉國權力最大的諸侯,地位及權力僅次於晉天子。


晉大帝在位三十年。公元前1448年死後,傳位於長子杰金亞雅,是為晉二帝。
晉大帝在位三十年。公元前1448年死後,傳位於長子杰金亞雅,是為晉二帝。
第50行: 第50行:
* 晉十一帝福定亞雅:在位五十二年,前1018年死前傳位三子慶興亞雅。
* 晉十一帝福定亞雅:在位五十二年,前1018年死前傳位三子慶興亞雅。
* 晉十二帝慶興亞雅:在位三十二年,不理政事,前986年死前傳位四子旋明亞雅。
* 晉十二帝慶興亞雅:在位三十二年,不理政事,前986年死前傳位四子旋明亞雅。
* 晉十三帝旋明亞雅:在位第十四年,前972年駕崩。由於旋明亞雅無子,大晉帝位無人繼承,晉國因此被堯、劉、盧、江、李、郭、陳、施八大諸侯國瓜分,史稱「八家分晉」,戰國時期正式開始,晉朝滅亡。
* 晉十三帝旋明亞雅:在位第十四年,前972年駕崩。由於旋明亞雅無子,大晉帝位無人繼承,晉國因此被[[國|堯]][[劉國|]][[盧國|]][[江國|]][[李國|]][[郭國|]][[陳國|]][[施國|]]八大諸侯國瓜分,史稱「八家分晉」,戰國時期正式開始,晉朝滅亡。


== 戰國時代及蠻夷建國(公元前972年至公元8年) ==
== 戰國時代(公元前972年至公元前602年) ==
主條目:[[戰國時代(慶寧)|戰國時代]]


=== 國 ===
=== 中原五國 ===
戰國初期中原由八大諸侯各自為政,相互混戰,諸侯國內外動盪,社會極不穩定。


=== 劉國 ===
八大侯國互相兼併,盧國和李國相繼被消滅,封地被其他六家瓜分。以堯國為首的施、郭、江四國聯盟,於前900年合兵攻盧陳國,並在陳滅後瓜分了陳國的全部土地,史稱四國滅陳。到了公元前九世紀中期,剩下堯、、江、郭、施五大國。除已為王爵的堯以外的四大國爵相繼稱王,被稱為戰國五王。五大王國為了凸顯自己與晉的差別,相繼建立了擁有千差萬別的政體和文化,包括沒有先例的各種各樣的政府形態、哲學、科學、數學、政治、體育、戲劇和音樂。


=== ===
公元前七世紀,北江汗完全吞併劉國,東域三國又連年攻伐中原東部的江國。為抵禦蠻夷的進一步入侵,四大國結成'''義旦聯盟'''(慶寧語:'''Yidan''';意思為同盟)繼續與兩蠻戰鬥。多年戰爭後,義旦聯盟與大蒼帝國以及東域三國在公元前602年簽訂拉麼河之盟,自此,從此八國的和平局面長達三百餘年,直至前276年大義滅亡。


=== 江國 ===
=== 汗國及大蒼帝國 ===
公元前894年,寒鶯汗在各部族各自為政的草原上,寒鶯汗宣稱自己得到蒼天神的啟示,並在祭壇上利用各種武器打造工具,打造出天水金刀。


=== ===
公元前884年,在花費十年時間後,寒鶯汗統一了各部族,成立了北慶寧第一個草原統一政權[[北江汗]](慶寧語:'''Nada Tegake''',明代開始翻譯為北江汗國),並自封亞特索森(慶寧語:,明代開始翻譯為大汗)。


=== ===
公元前八世紀,北江汗開始入侵中原北方的劉國,成為中原最大威脅。


=== ===
公元前七世紀,北江汗完全吞併劉國,建立大蒼帝國。


=== 國 ===
=== 東域三國 ===
公元前八世紀,明梧、南仙、奉恩三國相繼在東域建立。


==三帝分治理時期(公元8年至公元555年)==
=== 南慶寧 ===
偏遠荒蕪邊陲,一直人口稀少並只有漁業及少量農業活動,於歷史舞台上的影響微乎其微。
 
==三帝分治理時期(公元前602年至公元555年)==


=== 慶寧中原 ===
=== 慶寧中原 ===
==== 義朝(公元前602年至公元前276年) ====
==== 金朝(公元前276年至公元8年) ====


==== '''[[弘朝]](公元8年至公元201年)''' ====
==== '''[[弘朝]](公元8年至公元201年)''' ====
上元2008,西朝被時農民軍推翻,農民軍擁時任領袖劉易珍為帝,建立弘朝,定都明城<ref>今山川都雙湖區</ref>。唯劉易珍僅在位一年便逝世,諡成祖,死前未有立太子,群臣便擁立三子成邦為帝,稱明帝。
弘大帝易成亞雅:公元8年建立弘朝,定都明城<ref>今山川都雙湖區</ref>。在位一年便逝世,死前未有立太子,群臣便擁立三子成邦亞雅為帝


成邦在位三十五年,將弘朝國勢推至頂峯,其死後,諡穆宗,太子翔宇繼位,稱高帝
弘二帝成邦亞雅:在位三十五年,將弘朝國勢推至頂峯,其於44年死後太子翔宇亞雅繼位。


惟劉翔宇荒唐無道,在位三年,便被時任丞相龍廢黜,改立同父異母弟翔慶為帝,稱烈帝,其在位四十年,將弘朝國勢再次推上頂峯。
弘三帝翔宇亞雅:三帝荒唐無道,在位三年,便被時任丞相龍拉亞雅廢黜,改立同父異母弟翔慶亞雅為帝


翔慶死後,諡孝宗。成朝國勢因二子劉令孔與三子令吉爭權而衰敗,雖來由劉令孔繼位為帝,稱文帝,其位三十三年,唯依舊沒有使弘朝國勢有任何起色。
弘四帝翔慶亞雅:在位四十年,將弘朝國勢再次推上頂峯。四帝87年死後,國勢因令孔亞雅與三子令吉亞雅爭權而衰敗。最後令孔亞雅群臣扶持下登基


文帝死後,諡世宗,其子劉邦宜繼位,稱安,其在位十三年,不思進取,國勢漸衰,國勢一日不如一日,對內連年饑荒,民心不穩,對外外族入侵,為弘朝之亡遺下伏筆
弘五令孔亞雅:在位十三年,依舊沒有使弘朝頹敗的國勢有任何起色


死後,諡肅宗,其子劉敬耀繼位,稱康帝,其在位三十五年,勉力挽國勢,卻力心。
弘六邦宜亞雅:在位二十三年,不思進取,國勢漸衰國勢一日如一日,對內連年饑荒,民不穩,對外外族入侵,為弘朝之亡遺下伏筆


死後諡中宗其子劉泰弘繼位,稱簡帝,其在位二十三年,被時任軍督成奪位,弘朝滅亡。
弘七敬耀亞雅:在位三十五年勉力挽國勢卻力不從心。
 
弘八帝泰弘亞雅:在位二十三年,被時任軍督成亞雅奪位,弘朝滅亡。


==== '''[[江朝]](公元201年至246年)''' ====
==== '''[[江朝]](公元201年至246年)''' ====
江成奪位後,建立江朝,自稱仁帝,不遷都。在位32年,多施仁政,使江朝國勢達到頂峯,故死後諡仁宗
大帝亞雅奪位後,建立江朝,不遷都。在位32年,多施仁政,使江朝國勢達到頂峯。


死後,其孫言斌繼位,意圖削瀋,結果因戰略失誤,加上臣子不順,故終時為禁軍提督的李濤攻入皇宮而滅,江言斌下落不明,江朝滅亡,國祚僅45年。而李濤自立為帝,開展前景朝。
大帝死後,其孫言斌亞雅繼位,意圖削瀋,結果因戰略失誤,加上臣子不順,故終時為禁軍提督的李濤(漢名,原名濤亞雅),攻入皇宮而滅,江二帝下落不明,江朝滅亡,國祚僅45年。而李濤自立為帝,開展前景朝。


==== '''[[前景朝]](公元246年至555年)''' ====
==== '''[[前景朝]](公元246年至555年)''' ====
第121行: 第134行:
英宗少時繼位,但皇叔暨丞相李昌不服,起兵造反,英宗被逼禪讓與李昌,僅在位兩年,前景朝滅。
英宗少時繼位,但皇叔暨丞相李昌不服,起兵造反,英宗被逼禪讓與李昌,僅在位兩年,前景朝滅。


=== 北慶寧 ===
=== 北江汗國及大蒼帝國 ===
 
=== 東域三國 ===


=== 南慶寧 ===
=== 南慶寧 ===
=== 東慶寧 ===


== 後大一統時期(公元'''555年至1644年)''' ==
== 後大一統時期(公元'''555年至1644年)''' ==
2,4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