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義銀鈔」:修訂間差異
→發行
(→發行) |
(→發行) |
||
第1行: | 第1行: | ||
'''和義銀鈔''',又被稱為是'''帝國銀鈔''',是慶寧歷史上,慶寧明朝時期由末代君主明真宗朱伯浙發行的法定貨幣,其生效期間為和義十 | '''和義銀鈔''',又被稱為是'''帝國銀鈔''',是慶寧歷史上,慶寧明朝時期由末代君主明真宗朱伯浙發行的法定貨幣,其生效期間為和義十五年至和義二十六年。由於其最後導致的惡性通貨膨脹現象,被認為是慶寧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
== 緣起 == | == 緣起 == | ||
第7行: | 第7行: | ||
== 發行 == | == 發行 == | ||
1790年,深感各項經費不足的朱伯浙,在朝會提出了發行新鈔的提議,並暗示內閣與大臣們支持這項提案。最終,在錦衣衛與東廠藉由各種方法讓反對派不敢再議此事後,正式決定發行與大明寶鈔同時啟用的新鈔,並以當下的年號命名為'''和義銀鈔'''。與大明寶鈔的規格不同,和義銀鈔是以銀兩為單位進行計算,分成1兩、3兩、5兩、10兩、50兩等若干種面額。 | |||
1791年,銀鈔正式發行。朱伯浙藉由印刷銀鈔,得到了投資用的資金,開始嘗到了甜頭。而後的幾年,東紀朝與明朝軍隊發生了大大小小的邊境衝突,尤其是東紀朝新式軍隊五鎮軍將明朝派往邊境對抗的神機營打得七零八落後,朱伯浙急需更多的金錢擴張神機營的規模和更新火炮。除此之外,年老的何武雍在死前交代朱伯浙,想要繼續順利投資下去,就必須使用公信力很高的貨幣。基於這些原因,朱伯浙開始放開手腳,無限制的大量印刷銀鈔。然而市場是現實的,銀鈔在朱伯浙的操作下,民間使用的意願直直跌落,民間依舊選擇使用相對穩定的寶鈔與白銀交易。 | |||
1793年,為了讓銀鈔成為公信力高的貨幣,朱伯浙發出聖旨,下令民間需在一定期間內,將私藏的黃金、白銀與大明寶鈔全數兌換成銀鈔,若是再次使用黃金、白銀與大明寶鈔於民間交易則會嚴厲懲處買賣雙方。結果銀鈔在市場上的價值直直落下,價值下降為面額價值的十分之一。強制兌換銀鈔的舉動令許多百姓的資產直接縮水,百姓也因此開始怨聲載道。 | |||
1802年,安朝攻下明朝,推行用銀鈔兌換新的國幣,自此和義銀鈔走入了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