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用戶
無編輯摘要
imported>維尼 (→地理) |
imported>維尼 無編輯摘要 |
||
第45行: | 第45行: | ||
北有喀爾巴阡山,西有阿爾卑斯山貫穿奧地利州,中有匈牙利平原,東有外西凡尼亞高原盤踞,沿海更有迪拉納山脈橫貫。最高峰為楚格峰(海拔2962米)。 | 北有喀爾巴阡山,西有阿爾卑斯山貫穿奧地利州,中有匈牙利平原,東有外西凡尼亞高原盤踞,沿海更有迪拉納山脈橫貫。最高峰為楚格峰(海拔2962米)。 | ||
== 歷史 == | |||
{{Main|奧國歷史}}根據考古發現,奧地利在舊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活動。在羅馬以前,有多個凱爾特人的部落在此地區活動。其後羅馬帝國佔領了凱爾特王國諾里庫姆並設立為行省。 | |||
羅馬帝國衰落後奧地利曾先後被匈人、倫巴第人、東哥德人、巴伐利亞人和法蘭克人佔據。一支斯拉夫部落向阿爾卑斯地區遷移,佔據了現今奧地利的中部和東部地區,建立了[[卡蘭塔尼亞]]王國。公元788年查理曼征服了該地區,鼓勵拓殖,並引進了基督教。查理曼之後,法蘭克帝國分裂,奧地利地區成為獨立的[[東法蘭克王國]]的一部分,當時該地區被稱爲「''marchia Orientalis''」(拉丁語「東方邊疆領」之意),由巴伐利人領袖(後來的巴伐利亞公爵)管理。976年被封予[[巴奔堡王朝]]的利奧波德,作為對抗南斯拉夫人和匈牙利人的前線基地。 | |||
奧地利這個名字最早見諸記錄是在996年,當時寫作''Ostarrîchi'',亦即「東方邊疆領」(法蘭克王國之領土最東端)的古德語翻譯。1156年的小特權將奧地利升格為公國;1192年巴奔堡王朝又獲得了史泰利亞公國。1246年奧地利的腓特烈二世在萊塔河戰役中戰死後,巴奔堡王朝絕嗣,奧地利遂落入波希米亞的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二世之手。但1278年在邊疆領之戰中奧托卡二世敗於德意志的魯道夫一世,從此直至今,奧地利與其他邦國組成的奧斯特奇亞便一直受[[哈布斯堡-洛林皇朝|哈布斯堡王朝]]統治。 | |||
== 文化 == | == 文化 == | ||
{{Main|奧斯特奇亞-德意志文化}}奧斯特奇亞是一個多元化的多民族國家,擁有許多民族的文化融合在其中,但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奧斯特奇亞的奧地利-德意志文化。 | {{Main|奧斯特奇亞-德意志文化}}奧斯特奇亞是一個多元化的多民族國家,擁有許多民族的文化融合在其中,但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奧斯特奇亞的奧地利-德意志文化。 |